在一般的情况下,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吴记者就应该主动告辞了,回到酒店休息,静等于富春给他回话了。
吴记者也很清楚,只要是这两份稿件同时拿到穆书记那儿,穆国兴一看就会明白的,很有可能会答应他提出的条件,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的,难道安江还会列外不成。
事实就明摆在那里嘛,这两份稿件所反映的问题都是真实的,并没有弄虚作假。假如安江市要是给了吴记者这笔钱,答应了他的条件,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一份稿件交上去表。这样以来双方就皆大欢喜了。
假如安江市委不同意出这笔钱,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二份稿件交上去。在报刊上不表那是总编和宣传部的事情。但是这份稿件作为内参摆在中央长的案头上却是肯定的。
即便是中央感到有什么问题,派人下来调查,也调查不出任何问题来。稿子里反映的问题都是事实。既然在采访中是实事求是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也就是吴记者敢有恃无恐这样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件事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为什么各地对记者这个行当是既爱又怕,有的地方甚至还提出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口号!就是担心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记者们笔下胡写乱写的。
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也不缺少一些能够严格自律一身正气的记者。有些地方官员怕记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怕记者给他们爆了光,影响到了他们的前程。但是,像安江市委这种情况,吴记者又是奉了中宣部的指示,来进行正面报道的,如果要是胡写乱写的,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有人常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杀人的方式,一种是枪杆子杀人,还有一种就是笔杆子要人命!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实,是否有道理与合理则没有人去细究。枪杆子虽然可以杀掉无数人,但是最后国人现还是笔杆子厉害,一来它杀的都是厉害人,二来它杀人不见血。
就拿吴记者写的这两篇稿子来说,虽然标题是一样的,却是内容却大相径庭,同一个事情却可以写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内容,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吴记者笔下的功夫了得,真是能把黑的说成了白的。
这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份稿子是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从安江市已完成市直机关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所作出的成绩来正面宣传安江市委的,这是符合中宣部领导指示精神的。
而第二份稿子就不同了,他是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写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是处在一个过程当中,当然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把出现的这些问题当做一个结果,写出来的稿子就很难代表事情的全部了。但是他造成的影响却一点也不比前一份稿子小,甚至还更大。
吴记者没有主动离开,于富春也不可能赶他走,一方面是个礼貌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于富春感到吴记者还有话要讲。
“于部长,这次到宁海区政府采访,恰巧碰到我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于富春不动声色的注视着吴记者,他已经明白了,吴记者这次来不仅是要钱还要替人要官。
吴记者讲得也很明白,到区政府采访碰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那这个人肯定就是体制内的,又是在这种情况下提起这个人来,如果于富春再猜不到他的意思,那就是在侮辱他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