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王对王(1 / 2)

“这次鞑子入寇,黄济部的表现也非常不错,也杀了不少的鞑子。不过毕竟不是朝廷兵马,对朝廷的命令曾抗命不尊,想来是因为不归朝廷管辖,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刘宇亮对于黄济上次违抗朝廷命令始终耿耿于怀,如果都像这样,那还要朝廷和内阁干什么,大明皇朝也可以关门歇业了。

“你是说上次要将他调到高起潜麾下的事情吗?”崇祯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心里也有数的。

“是的。黄济化外野民,不服王化,就连造反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都能随口说来,想来对我大明还缺乏忠心。由此推之,这个鲁若麟对我大明究竟有多忠诚就值得深思了。”刘宇亮虽然同意收编兴汉军,但是如果万一出现反复,他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丑话先要说好。

崇祯听到这里脸色也不太好,只要是个皇帝都不会喜欢怀有二心的手下,万一养虎为患,反噬己身就得不偿失了。

见崇祯变了脸,杨嗣昌坐不住了。

杨嗣昌还是有些能力的,否则也不会得到崇祯的信任。兼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当然知道如今大明的局势有多么糟糕,战乱四起、入不敷出、民不聊生,再不想办法,大明公司就要倒闭了。

今年国内的形势刚刚有点好转,流寇张献忠等部相继受抚,李自成部在陕西接连失利,此后潜伏于川、陕、楚交界山区。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被打压了下来,正准备收拾残局的大明就迎来了清军的大举入侵,大批兵马驰援京师,杨嗣昌担心流寇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而且经年累战,朝廷的财政早就崩溃了,为了供养军队,不得不大肆增税。后果就是有更多的百姓破产,加入了流民的队伍。如果不能趁着有点喘息的机会安抚流民,大明就是一堆干草,一个火星就会燃起熊熊大火,再也不没有熄灭的可能了。

所以只要是能打击清军,让大明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的军队,杨嗣昌都欢迎。哪怕是毒药,只要现在吃了不死,可以止住清军造成的流血伤口,杨嗣昌也认了。

“启禀圣上,所谓两厢其害取其轻,兴汉军固然不是十分可靠,但是用来对付鞑奴却正当其用。只要我们做好防范,不让兴汉军插足大明本土,又有何惧哉?”杨嗣昌先是表明了立场,支持收编兴汉军。

“辽南之地本就被鞑奴占去,而我大明无力夺回,让他兴汉军拿去又如何?鞑奴必然不会甘心,大战一场在所难免。如果是兴汉军打赢了当然最好,以后鞑子必然会和他们进行长久的拉锯战,甚至无力南侵,到时候我大明北部的防御压力必然大减。如果是鞑子打赢了,只怕依然会伤筋动骨。而且兴汉军的根基远在济州岛,败而不亡,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鞑奴在辽南依然不敢放松警惕,必然要加强防守,分散其兵力。”

“而我大明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这兴汉军打鞑奴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分一毫,国库如今是什么情况相必大家都清楚,再增税只怕民乱又要四起,局势刻不容缓啊。”

“皇上,只要有兴汉军牵制住鞑奴,我朝专心整顿内务、安抚流民,最多三年,等局势平稳,恢复元气,区区兴汉军又有何惧哉?”杨嗣昌明白崇祯的想法,急于改变现状,所以给崇祯画了一个大饼。

果然,崇祯被杨嗣昌的说词所打动。

崇祯也是个悲惨的皇帝,非亡国之君而亡国,一心想要改变大明的现状,但是能力和手段又欠缺,还急于求成没有耐心,结果局势是越来越糟。

到了大明如今这个地步,真的是积重难返,非常破而后立,否则真的是回天乏力。杨嗣昌所说的三年改变现状不过是一厢情愿,即使没有鞑奴和流寇,一样难以实现。

但是崇祯却相信了,不是他天真,而是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哪怕是根救命稻草他也得抓住。

其他的阁老们都端坐着没有说话,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大明朝如今已经回天乏力。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最关键是财政已经崩溃了,丁吃卯粮依旧入不敷出。这些阁老们也是无力支撑局面,所以成了崇祯的出气筒,上课下课变得无比频繁。

到了这个份上,大臣们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求力挽狂澜名留青史,能够安稳下台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杨嗣昌觉得大明朝还可以抢救一下,自然显得与众不同,崇祯对他另眼相看就情有可原了。

眼见杨嗣昌在崇祯面前大出风头,阁老们一点嫉妒的心思都没有。都到如此地步了还争个屁的宠啊,谁有本事谁上,这个阁老的位置让出去都无所谓了。

“既然如此,兴汉军归顺该是怎么个章程?”崇祯还拿不定该如何对待兴汉军,需要大臣们给个主意。

“皇上,兴汉军虽然顺服,但是是否愿意投效朝廷我们还不确定。为朝廷脸面着想,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派个人前去见一见这个鲁若麟,弄清楚他的意思。如果确定他有意归顺朝廷,我们再定下章程。兹事体大,马虎不得。”

首辅刘宇亮还是老成持重些,给出的建议也很合理,崇祯难得的给了他一个笑脸,点了点头。

“那依阁老之言派何人前往比较合适?”崇祯接着问道。

“为表朝廷重视,此人必须是朝廷重臣,有临济决断之权。而且必须足够机灵,即使招安不成功,也不能得罪兴汉军。具体人选还请皇上定夺。”刘宇亮划定的人选条件得到了崇祯了认可。

“杨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崇祯对杨嗣昌还是很偏爱的,直接就让他来推荐。

要知道崇祯是将杨嗣昌当做未来首辅的,对他的期待非常高。这次收编兴汉军可以说是毫无风险,只要操作的好,必定是大功一件,可以增加杨嗣昌的声望,对以后的施政也很有好处。

杨嗣昌略微沉吟一下,说道:“臣推荐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新甲。陈侍郎雅有才,晓边事,曾巡抚宣府,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就依爱卿所荐,让陈侍郎去兴汉军走一遭。”崇祯对陈新甲也有些印象,算是有些才能,便点头认可了。

“军情紧急,而兴汉军所在济州岛路途遥远,臣恳请皇上可暗授陈侍郎圣旨,一旦兴汉军同意归顺,则当即收编,驰援京师。”杨嗣昌可等不了来回几趟折腾,这种事情尽早确定为好,说不定在鞑子出关前可以调兴汉军前来助阵。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