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役,许逸阳在营州更出名了。
不过这次,没人眼红他收了一千好几百万的学费。
反而很多人在背地里,骂他是个傻子。
因为大家都认为,许逸阳搞的是一场促销活动。
所以,他们都觉得许逸阳高估了自己的吸引力、以为大家花2000买课真的不会退款,觉得许逸阳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来,大家确实挺佩服他的脑子,能想到把省里的数学泰斗请过来搞这种大师班,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顺着这个爆点踏踏实实做,能收三百六十万学费,去掉各种成本、去掉给教授的分成,自己还能赚个百来万,那样的话确实很了不起。
可是现在倒好……
一共就百来万利润,非要搞什么预存听课卡,这下白白损失六十万,一大半利润都扔了吧?
整个营州,唯独许逸阳自己觉得,自己这次真是要赚大了。
他根本就不是为了促销,而是借钱。
现在,钱借来了。
他内心深处,也已经提前为自己锁定了至少三千万利润。
所以,他觉得,现在就是时候规划一下,这三千多万到手之后,到底该怎么花。
聪明人应该在钱没到手之前,就规划好一切,而不是等钱到手了再做规划。
现在是1999年的春天,依照许逸阳的记忆,拿着这三千多万随便投资一点什么,也足够自己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最次的选择是投资房产,拿三千万去一线城市囤房,十几二十年后,最多能翻二三十倍。\u0010\u0010
但这个投资回报率,在许逸阳看来,实在太低了,而且周期太长。
要投,就得投未来的巨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万倍、百万倍甚至千万倍的投资收益比。
家里刚通网的时候,他就已经研究过了现在的互联网格局。
仔细想来,现在最好的投资机会,应该就是藤讯。
因为藤讯的马总,眼下正在艰难创业的阶段。
oicq应该是今年2月发布的,到现在也就刚上线不过两个多月。
马总在创业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找不到盈利模式、找不到投资,甚至找不到资金来维系公司运转,而头痛了很久。
据说,他曾经动过百万元打包把oicq整个卖掉的念头,但关键是,没人愿意买。
其实也可以理解,当时的oicq项目,在资本家眼里,就像是一个年轻人自己找块空地打了一口油井。
首先,不知道这口井下面有没有油;
其次,有的话也不知道储量有多少;
再次,不知道继续打下去,要多久才能见到油;
最后,不知道还要继续投资多少钱,很有可能是无底洞,打到最后一滴油见不到。
所以,就算马总自己是小康之家,也根本扛不住这种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到希望的项目。
最后是他咬着牙一步步坚持、创始团队把能借的钱全借了一遍,才苦等到了idg和香港富豪李家成次子的两百多万美元投资。
不过,那可是发生在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找马总买藤讯,估计开价两三百万,他多半就会同意。
毕竟oicq到现在才做了两三个月,别说1999年,就算二十年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一款产品,就有人愿意出两三百万来买,大多数人也不会拒绝。
当然,许逸阳不可能真的去买oicq。
因为他根本没能力,也没精力去运营这款产品。
所以,他想的是,现在投马总两三百万,占他一部分股份,他应该求之不得吧?自己不贪多,40就完全妥了!毕竟,藤讯上辈子拿小超人李泽凯和idg资本投资的时候,就是直接一把给出去了40,李泽凯和idg各占20!不过后来小超人李泽凯和idg都因为目光短浅,早早卖掉了腾讯股份,错失了千亿美元的财富。
想到这里,他几乎要按捺不住。
他知道,马总的oicq号是10001,自己现在随时可以添加他为好友。
而且,据说当初马总创业之初,为了挽留oicq的用户,自己还经常冒充女性用户跟男用户网聊。
这就说明,在创业的初级阶段,这哥们应该每天都长时间在线。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随时可以直接通过oicq联系他,然后向他隔空抛出投资的橄榄枝。
如果他正好缺钱,那自己就可以先投他一笔,提前成为藤讯的股东,这样一来,人生就已经能躺着赢了。
想到藤讯,他自然又想到阿里。
在许逸阳的记忆中,阿里是今年下半年才创立的。
刚创立不久,马老板就直接拿了数家机构五百万美元的投资,第二年又拿了孙政义两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