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一百八十九章 独一无二的《永乐大典》

第一百八十九章 独一无二的《永乐大典》(2 / 2)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等,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若论篇幅和全面,经过大删特删的《四库全书》,完全不能和《永乐大典》相比。

但就是这样一本宏篇巨著,却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时,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永乐大典》从编纂成功后,原稿一直存放在南京文渊阁,后毁于大火。朱棣迁都北京后,正本一直放在明朝皇宫中的文楼(今北京故宫午门的东角楼)。

这是一部珍贵的史书,明朝皇帝都非常重视,嘉靖皇帝就非常喜爱。三大殿遭火烧毁时,幸得抢救及时,正本遂得不毁。

但嘉靖皇帝开始担心,为了保险起见,“复制”一部《永乐大典》的工作正式开始,直到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抄录完成。

可副本有了,正本却失踪了。后世经过研究,猜测是自私的嘉靖皇帝把正本陪葬,自己偷着看去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永乐大典》还是一套,尽管是副本,可称为孤本也不为过。除非朱由校去把永陵刨了,把正本再抢出来。

刨坟掘墓是绝对不可能的,朱由校再怎么是穿越者,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还真不敢这么干。

太不保险了,太容易遗佚了。

朱由校一想到收藏在皇史宬的《永乐大典》是独一无二的,就忍不住担心。火灾啥的难防,有人偷也不好办哪!

嗯,窃书不能算偷,是读书人的事情。可朱由校不干哪,把独一无二的孤本据为己有,吊起来打都不解恨。

“万岁。”礼部尚书老董听了皇帝的意思,谨慎又有些为难地奏道:“永乐和万历年间,都曾有人提议过刊刻,也皆因‘工费浩繁’而未能实现。”

皇帝摆了摆手,根本没问“得花多少钱”,而是很豪横地说道:“不管花多少钱,刊刻都要马上开始。朕已命内府调拨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则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之前抄录副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要与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此番刊刻,倒不必如此。董卿,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微臣明白。”老董躬身答道:“万岁欲使《永乐大典》流传于世,人人得观。”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只有这样,才不虞此巨著遗佚于世,成为千古之憾。”

招集了数千人编写抄录,耗费了那么多金钱,就弄一套收藏在皇家,既不经济,也容易遗佚。

刊刻了几百套,那,那就是几百万册啊?!朱由校轻抚着额头,被这数字吓了一跳,决定先来个一百套吧!

董其昌也在暗自估算,要是雕版印刷的话,千万刻版都打不住。虽说是一劳永逸,想再印的话,找出刻版就行,但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算起来也令人咂舌。

朱由校已经权衡过利弊,决定采取活字印刷,关键是快呀,省钱哪!

而且,既然是印出来给人看的,要求就不用太高。流传于世的是文章,是知识财富,而不是秘不示人的精美收藏品。

在各州县逐步建立起图书馆,也是朱由校要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个图书馆放一套,这比较现实。个人收藏的话,一两万本的书,非一般财力所能购齐。

“微臣回去便布置,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刊刻。”董其昌理解了皇帝的意思,躬身告退。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皇帝轻轻叩击着椅子扶手,觉得自己干了一件最有意义的大事。

永历大帝朱棣修撰《永乐大典》,是为了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可路子走偏了,只抄录一本,显然达不到造福万代的目的。

嘉靖虽然抄录副本,理由是以免遗佚。可这个自私鬼,把正本带到棺材里去了,你能看个屁呀!

只有刊刻发行,流传于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失传。

对了,还有辽东的建奴,可不能让他们翻盘。什么《四库全书》,编撰收录的还没有毁弃的多呢!

这也只是个开始,在文化传承上,朱由校知道自己还任重而道远。

皇家藏书虽然丰富,但也有很多不全的。民间个人收藏的珍本善本,也不在少数。

不管是好是坏,别让它佚失了,是非留待后人阅览评价吧!

…………………

皇帝在尽力保持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财富,还憋着劲儿要平辽,不让建奴有毁书的机会。

而在辽东,建奴最终还是实施了战略收缩。这是形势不利之下采取的正确选择,可也是无奈之举。

能守住地盘,能抵挡住明军的攻袭,谁会不战而退?

“南卫四百里膏腴之地,奴一旦弃之而为我军所有。闻奴连斩数名伪官伪将,讫心腹溃而羽翼剪,诸伪将人人自危矣,此可乘之隙也……”

接到袁老师的奏疏,朱由校振奋之余,也有些犹豫不决。

袁老师觉得这是可趁之机,但朱由校却认为时候未到。

建奴的损失要比历史上大很多,作出的反应也和历史上差不多。鉴于东江军的战力,建奴把主力收缩于辽沈,并在建州留下两旗人马守卫。

如果东江本部发动的话,与留守建州的两旗人马,几乎是势均力敌的对战,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

辽南明军北上攻击辽沈就更没有优势,建奴损失虽重,可六旗人马依然具有相当强的战力。

辽西明军要配合友军夹击辽沈的话,困难依然存在,辽泽就是一个问题。

还是应该等到河水冰封,再来个四下发动,更为稳妥吧?皇帝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