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爷子名郑大福,在兄弟中居长,他年轻时在外面跑过几年行商很是见了些世面,只不知为何没几年就回了老家,之后与继母赵老太太和弟弟郑二福分了家,然后带着一大笔银子,修建老宅又置办了田地,娶妻生子。
最富裕的时候,郑大福名下有良田三十六亩,家中人口也不过他们两口子,全由他当家做主,还养了两个长工,在整个白水村都是排得上的人家。
不过随着长子郑丰年入学读书,之后考童生考秀才,家中的花销也紧随着一路猛增,且家中人口渐多,又要娶儿媳嫁闺女的,这些年逐渐的卖了十来亩良田,长工也早已经辞退。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郑丰年十八岁考上童生,在而立之年终于考中了秀才,成为整个白水村唯一的秀才,现在镇上与他的两个同窗合开了一间私塾,教书之余也不忘温书学习,欲要再下场参加明年秋天的乡试。
不仅如此,郑家小大房的长孙,郑丰年的长子郑文杰年仅十六岁,就已在去年通过县试、府试考中了童生,比之他父亲似乎还要更聪明些。
现在,他正在镇上的书院读书,小大房的媳妇李氏也带着两个女儿郑云兰和郑云丹还有小儿子郑文浩住在镇上,伺候专心读书的父子两。
家中有两个读书人,人口也一年年的增多,所以尽管仍有良田二十余亩,郑丰年每月也能得些束脩,但郑家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基本可说是难得有吃饱的日子,更不必想吃得有多好了。
尤其是今年,已有三个多月滴雨不下,江南虽少有干旱,但眼下的情况,粮食减产已是必然。掌握着郑家内政大权的老太太孙氏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数着米粒下锅,若无特殊情况,一天两顿坚决不让人吃饱。
此时天色尚明亮,但家家户户都燃起炊烟或是已经开始吃晚餐。
郑家也把饭桌支在了院子里,并排的两张桌子,一大家子就围在一起乘着晚风吃晚饭,倒甚是凉爽。
云萝看着面前稀薄的糙米粥,几根发黄的野菜在其中搅成一团,实在是让人没有半点食欲。
她经历过最艰苦恶劣的日子,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啃草根,甚至是生吃蛇虫鼠蚁都完全不在话下。
但同时,她出身富贵,家有功勋煊赫的爷爷,出身大家、国医圣手的奶奶,外祖巨富,姥姥曾是祖国最优秀的外交官,父母虽常年不在家,但也待她如珠如宝。
在她曾经的整个幼年、童年和大半个少年时期,她都过得肆意且奢靡,最大的烦恼就是沈念那个死丫头真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直到那一年她亲眼目睹父母双双倒在她面前,她的生活才忽然有了变化,但她依然是两家长辈们心中最最宠爱的乖孙,而她放下学业征兵入伍,执行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一刀捅死了杀害她爸妈的某组织头目。
所以,她真的是无法几年如一日的对眼前这种粗糙且散发着奇怪味道的稀粥保持食欲,尤其是当想到今晚还有一整只红烧小野猪在等着她去临幸的时候,更是连饭桌上最油润鲜香的那一碗青菜煎豆腐都吸引不了她的目光了。
她无聊的搅了几下糙米粥,目光从围坐一桌的郑家人身上扫过,神情微敛。
相处近八年,这也算是她在这个世界的亲人,自有一份感情在。
但也仅此而已。
面对着他们,她总是能感觉到横亘在心中的那一层隔阂,一层与所谓血缘并无关系的隔阂。
所以,对于这些年来遭受的苛待和不公,她在大部分时候都能保持着心平气和。
似乎是下意识的,她将这些都当成是一场交易。
他们供给她一个安身之所,她则时常带些小猎物回来改善一下伙食或是补贴一点家用。甚至以后,她也会如一个小辈一般,尽一个小辈应尽的责任。
不奢望,无期盼,自然也就不会因为不公和偏心而怨愤伤心。
当然,虽有隔膜,但同样的亲人也总有个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