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平白无故把种子送人的吗?
“这还能有假?不过,这在商言商,这种子是不能白送的,今年我送你棉种,明年你的棉花可全都要卖给施某,不知孙老爷以为如何?”
公司提供种子给农户,农户种植,公司包销产出,这是后世典型的“农业合作经营”的方式,对于施奕文来说,这也是掌握生产原料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这,这,公子如此厚道,实、实在是让在下汗颜!”
再次长揖道谢的孙兴旺,压根就没有想到,居然会碰到这样的好事。毕竟就他所知,但凡是谁家里有个什么好种子,可不都是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得了。
“这有什么,家里既然有良种自然不能敝帚自珍,没什么大不了的,哦,对了,孙老爷可知道,这种棉花也有它的种法,种法不同,也是会影响产量的。”
随后施奕文就请孙兴旺到了堂厅,与他谈起了如何种棉花,甚至还主动的向他推荐了诸如南瓜之类的杂粮瓜果,如果不是因为土豆、红薯都是靠着超市蔬菜区里摆放的那点商品繁育的,数量太过有限,估计他也会拿出来介绍给孙兴旺。
通过去年种大白菜的经验来看,良种的推广不可能依靠小农小户,他们不看到好处,是绝对不会冒险的。相比于相对保守的小农小户,像孙兴旺这样的乡间小地主,无论是对新式农具还是良种,永远都是充满兴趣,毕竟,他们更容易为利益所驱使,而且他们也有资本去冒险、去尝试,在清末时,无论是美棉的引进,还是肥田粉的使用,带头的都是乡间的富农、小地主。在二十一世纪,这叫“大户带头示范”,政府往往都是通过引导大户,让他们发挥的带头示范作用,有了他们带头,附近的百姓自然也会跟进。有时候,相比于官府,百姓更愿意相信身边的大户,尤其是在种地上。
当然,仅仅只是靠着这种自己找上门来的大户还不行,还得有广告,就在石台庄的棉花获得大丰收的时候,自然的在《晨报》上接连几天都多出了与石台庄棉花丰收有关的新闻,从什么亩产两百斤的高产,再到一亩棉花卖了三两半银子实惠,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恰到好处的向外人表明——种棉花能挣着银子,而且种石台庄的“施字棉”能挣到更多的银子。
就像另一个时空的“致富经”一样,那些软文的推广无论真假的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更何况“施字棉”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自然有一些官员商人看到报道后,前往石台庄求购棉种,对此施奕文自然没有拒绝,不过给他们的也不多,往往也就是十几二十斤棉种,可即便是如此,那些人大都也是感恩戴德的。
“公子,咱们就这么把种子给了他们,白给了?”
又一次,在送出了二十斤“施字棉”的种子后,刘裕有些心痛的说道。
“怎么是白给呢?”
施奕文笑道。
“那一袋种子,咱们可是收了一两银子的。”
种子当然不是白给的,给孙兴旺那些附近的百姓,是要约定收购的“定点种植”。至于给外地人,那些种子都是有价的。
“现在如果他们种咱们的棉花,收成了好了,那咱们石台庄将来不论是推广什么种子,他们都会相信咱们,将来啊……”
朝着外面看了一眼,施奕文笑着说道。
“咱们石台庄,就是大明的良种繁育基地,到时候,那些种子就会从咱们这里被推广到整个大明,各地的百姓也能从中受益,当然,咱们也能挣到不少银子,毕竟,百姓自留下的种子是会退化,他们留不好种,产量就会降低,咱们只要做好良种的培育,这地里头就有挣不完的银子……”
就在施奕文的话音落下的时候,那边有仆人禀报道。
“少爷,有从南边过来的客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