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香江电影的重复跟风、市场泡沫化仅仅是其中原因之一
,并不是什么关键原因。毕竟不管哪个市场,只要是能赚钱的类型电影就没有不跟风的,好莱坞也一样。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好莱坞电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已经经过了电脑技术的视觉改造,完成了产业的升级。
好莱坞制作精良的商业特效大片在全球开始攻城略地,从北美到欧洲、东瀛、高丽、内地等等市场,好莱坞大片所过之地,一片狼藉,没有一个地方能扛得住……
拯救大兵瑞恩、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等大片席卷全球,香江电影作为亚洲影视行业的最大生产基地,首当其冲,很快曾经赖以生存的海外市场被蚕食殆尽,当然这中间和湾湾片商之间的勾心斗角只是一个加速器,并不能阻挡这个进程……
恰恰这个时候,亚洲金融风暴来袭,海外资金也纷纷撤离,让业内本已经艰巨的环境更加恶化……
内部原因,随着黄金年代的快速发展,整个电影市场各种成本高昂,大家已经习惯了跟风恰钱,题材已经玩不出什么新花样,观众已经进入什么疲劳,香江本土赖以生存的动作片和小成本喜剧和好莱坞的视觉特效大片相比,已经差了很多。
举个例子,97年泰坦尼克号在香江上映时拿下128亿的票房成绩,而同年华语片是程龙的一个好人,只有4500万。
与此同时,成就黄金时代的双周一成一李中除了周星星坚守本土市场,其他三人均选择离开香港,前往好莱坞,分别拍摄了尖峰时刻、替身杀手、致命武器4……
重量级明星离场,香江演员也进入青黄不接的时期,再加上本土优秀的导演等幕后人员去海外寻求发展,整个电影产业摇摇欲坠。
失去外埠市场,好莱坞商业特效大片席卷全球,海外资金也纷纷撤离,本土的从业者又远走高丽、东瀛、好莱坞寻求发展,香江电影的制作成本因为这些年的大手大脚已经居高不下,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香江电影这六年来整个市场迅速崩塌。
电影之外,香江电视剧产业的崛起,影碟技术的发展,盗版的冲击,这个全世界面临的问题也让香江电影的衰落雪上加霜……
一会修改
两千年初,电影的票房收益大概是这样的,在总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电影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交完税后剩下的917的净票房为院线和制作方所得,。
此时净票房中影院及院线要拿走其中65的份额,剩下35才由制片方所得,这其中还包括发行费用,一般发行费用大概是制片方分账的515,当初新世界和中影签订的发行费用为7,算是一个非常低的费用了。中影在发行费中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主要在自家旗下的影院依靠这部电影赚到了不少钱。
这个时期大多数时候,发行公司要拿走1015左右的发行费用,剩下的2025才是制片方所得。根据和中影签订的发行协议,新世界影业这次可以拿到净票房28的分账。
这里顺便提一下华夏电影票房分账的大概历史。1994年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各大制片厂制作电影的费用大概为50万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买断电影,然后中影公司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中影公司从总票房中拿走70,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1995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启了票房分账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线双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账,制作方的分账里面扣除10左右的发行费用才是最终所得。
这样算下来一部影片票房至少要达到制作成本的4倍才能回本,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电视播放权、录像带版权等。所以很多人投资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是赔钱的,这也导致了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萎靡,很多电影人跑去制作电视剧。这种分账模式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
另一个时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华夏开启大片时代之后,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后,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阵容的顶级商业大片拥有巨大的票房潜力,这才有和院线的议价能力。
新画冕主导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左右,也为制作方和院线方争夺分成拉开了序幕。随着大片时代的开启,经过多方博弈,最终达成了相关协议:制片方含发行方最终拿到净票房4043的分账,影院和院线方拿到净票房57的分账,中影数字的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一般为净票房13。
综合计算下来,每100元的票房,制片方实际票房分账为33元左右,所以,对制片方来说,依靠国内总票房回本的前提是总票房是制片成本的3倍。当然实际到
每部影片,略有差别,但大体上是没问题的。
两千年初,电影的票房收益大概是这样的,在总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电影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交完税后剩下的917的净票房为院线和制作方所得,。
此时净票房中影院及院线要拿走其中65的份额,剩下35才由制片方所得,这其中还包括发行费用,一般发行费用大概是制片方分账的515,当初新世界和中影签订的发行费用为7,算是一个非常低的费用了。中影在发行费中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主要在自家旗下的影院依靠这部电影赚到了不少钱。
这个时期大多数时候,发行公司要拿走1015左右的发行费用,剩下的2025才是制片方所得。根据和中影签订的发行协议,新世界影业这次可以拿到净票房28的分账。
这里顺便提一下华夏电影票房分账的大概历史。1994年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各大制片厂制作电影的费用大概为50万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买断电影,然后中影公司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中影公司从总票房中拿走70,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1995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启了票房分账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线双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账,制作方的分账里面扣除10左右的发行费用才是最终所得。
这样算下来一部影片票房至少要达到制作成本的4倍才能回本,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电视播放权、录像带版权等。所以很多人投资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是赔钱的,这也导致了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萎靡,很多电影人跑去制作电视剧。这种分账模式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
另一个时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华夏开启大片时代之后,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后,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阵容的顶级商业大片拥有巨大的票房潜力,这才有和院线的议价能力。
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