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看见的风景,其实是不同的。
寝宫大门内外这一侧,
如果将赵公公这个奴才不算人的话,
也就是站着四个人。
站在摄政王的立场上来看,
其余这三个人,分别是:
他的妹妹,
他的准妹夫,
他的真妹夫。
而站在郑伯爷的立场上来看,就是:
他的媳妇儿,
他的大舅哥,
姓屈的大善人;
站在屈培骆的立场上来看,就是:
他的妻子,
他的大舅哥,
他的老王。
最后,
站在公主的立场来看,则是:
她所爱的人,
要娶她的人,
她要嫁的人。
四个人,四个角度,四个立场,四道不同的视线,同时也是四处风景。
郑伯爷不知道以后自己的这段经历在茶馆酒楼里会被说书人如何演绎,
但即使站在他这个当事人的角度,都觉得这必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他自己都想写戏本了,哦不,戏本也不带这么写的。
最后,
在一边的这位,
先前没被当做人的赵公公,
在看见这一幕后,
又惊又恐又颤又抽搐,
最后实在没忍住,
要笑,
笑到一半卡住,
因为冬天天凉? 刚割了自己抵抗力有点弱? 近日又连连受惊吓晚上辗转反侧着了凉,所以强行卡住笑声后变成了嘴巴闭上鼻子一阵喷气? 直接喷出了一个大大的鼻涕泡儿。
赵公公当即吓得跪伏在地上? 低着头,用袖口遮住自己的鼻子?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好在?
一个着凉的奴才打个喷嚏? 并未引起四周大人物的注意,毕竟,在他们眼里,奴才? 不算是人。
而对于赵公公本人来说?
他原本觉得,上个月自己阉了自己,已经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件大事了;
结果现在他才意识到,人生路上的风景该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自己的子孙根在这些精彩纷呈面前? 真的是不值一提。
摄政王的兴致显然是恢复了不少,确切的说? 他和燕皇还是有区别的,燕皇依靠李梁亭和田无镜扫清国内对外开边? 个人君权威望已然达到大燕顶峰,做事说话时? 自是可以无拘无忌;
摄政王到底是距离君临大楚还差一些火候? 所以? 他还是本能地会去“演戏”。
“妹子,这位我可得给你好好介绍一下,姚师的亲传弟子,苏明哲苏先生,先前来时的路上,苏先生的一首词,让我和独孤先生畅饮了好几杯。”
公主闻言,
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郑伯爷上前一步,
先是对摄政王行大礼,
“乾国梁镇参军行走苏明哲,参见大楚摄政王殿下。”
娘咧!
赵公公心里咯噔一声,吓得也跟着再度跪了下来,当然了,他一个公公,在这里,也没人会注意他跪不跪。
先前,摄政王没标明身份,那就不用在意这些,人微服出巡,喜欢的,就是这种调调;
作为聪明人,自是不需要点破;
而眼下,既然摄政王已经当着众人的面,喊公主妹子了,也就是说,那一层纸已经被他自己捅破。
所以,该有的规矩,必须要上来。
这倒不是郑伯爷无时无刻地站在“苏明哲”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和做事,而是郑伯爷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意识。
能带兵能打仗能于战阵之前骑着貔貅举着刀对全军鼓舞士气,能在昨儿个抱着公主表露出自己的霸道范儿;
同时也能在大人物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市侩、有矩的一面。
岳武穆很令人尊崇,但非要选的话,郑伯爷还是想当韩世忠。
摄政王对于郑凡对自己行礼这件事是一点都不意外,他其实也没刻意地去隐瞒自己的身份,真要隐瞒,就没必要让造剑师陪着自己一起。
“如此说来,苏先生与本宫,还是同门师兄妹。”
公主起身,对郑凡行礼,
“丽箐见过苏师兄。”
其实,公主入姚师门比“苏明哲”要早得多,但“苏明哲”是内门子弟,而公主,就是个记名。
无非是当初姚师跑楚国游历,想弄张饭票白吃白喝所以才收下了这个女弟子,相当于后世的学校拉赞助。
按照规矩,内门弟子,在辈分上,要比外门弟子自动高半辈,所以熊丽箐喊“苏明哲”师兄,是理所应当。
当然了,她喊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真的是收也收不住,只不过在外人看来,大概是痴迷文学的公主见到自家师门师兄的那种由衷喜悦。
“常听师傅提起过公主殿下,师傅说殿下蕙质兰心,知书达理,是其一直记挂着的徒弟。”
这就是场面话了,只是说得好听,但谁都不会去当真。
屈培骆则一直站在那里,只是面带微笑。
楚礼,婚前新人不得见面,而君在礼之前,君名所下,甚至是爹妈亡故都能夺情不让你守孝,何况是成婚之礼,但也没必要去介绍和刻意地说话拉近乎了,多少还得带点忌讳。
“妹子,你在屋子里先歇歇,哥哥我从周县赶来,路上只喝了两口酒,现在倒是有些饿了。”
屈培骆马上道:“臣这就去准备。”
摄政王指了指郑凡,道:
“苏先生也一起吧?”
郑凡马上道:
“敢不从命。”
……
晚饭,没有预想中开得那么早。
郑凡在内院一处偏厅内喝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的茶,才被赵公公过来提醒要用膳了。
想来,刚刚这段时间里,摄政王应该是单独抽出时间在接见屈培骆的两个叔叔。
屈培骆是屈天南的嫡长子,这没错,而且接下来的联姻也几乎是认定了屈培骆是屈氏未来家主的地位,这也毋庸置疑。
毕竟,摄政王的驸马,怎么可能不去坐这家主的位置?
但现如今,屈氏的事情,还是多半由屈天南的两个弟弟在看管着,这也是应有之意,屈培骆毕竟还年轻,这会儿也确实需要两个长辈来帮持。
也因此,关于屈氏以及青鸾军包括下面的朝堂事宜,双方之间还是有必要聊一聊的。
对屈氏这个从一开始就鲜明站在他身后支持的大家族,摄政王也一直是给予着充分的尊重。
“苏先生,用膳了。”
赵公公笑着说道。
郑凡点点头,道:“劳请公公带路。”
“苏先生请。”
赵公公走在前头,郑凡跟在后面,随后,赵公公在门口停下,半弓着腰:
“苏先生,请。”
“嗯。”
在郑凡进去的瞬间,赵公公抬起头,和郑凡目光对视了一下,随即,二人又很默契地互相收回了视线。
苏明哲,
苏先生,
赵公公觉得,
这个身份,好像不是这个可怕男人的真正底牌。
但他可没有丝毫告密的心思,哪怕楚国的摄政王就坐在里面。
因为赵公公清楚,皇家一旦出现任何丑闻,他这种太监,甭管是检举是揭发,到最后,都逃不脱一个被灭口的下场;
更何况,再大的丑闻,公主依旧是公主,和摄政王是亲兄妹,人亲哥哥会拿自己妹妹如何?
自己又算是摄政王的什么人?
赵公公清楚,他已经上车了,这会儿,别说跳车,连去多欣赏一眼路边的风景,都是一种罪过。
自己,没资格朝三暮四想东想西的,
否则就是真对不起切掉的子孙根了!
……
摄政王坐首座,这无可争议。
造剑师、郑凡、陈大侠,坐摄政王右手位,屈培骆和自己的两个叔叔则坐左手位。
并不是一大桌的菜,而是跪坐在席上,一人一张小桌。
席间,
摄政王又吟诵出了郑伯爷白天“背”出来的满江红,让屈家人也是不停叫好。
接下来,郑伯爷也就是陪着一起聊天,大家只聊风月,不谈军国之事,晚餐的氛围还算融洽。
席间,屈培骆开口请“苏先生”送自己一首诗词,其实意思就是在大婚那天送出,郑凡当即答应下来。
原本郑凡以为这顿饭要吃很久,结果中途赵公公过来求见。
“启禀王上,公主殿下让奴才来问问,饭吃好了没有,大殿下说她可是等苏先生好一会儿了,内院亭子里已经备下茶水,请苏先生过去品评她做的一首诗。
殿下还说,她本不想这般打扰的,实在是外头太冷,要受不住了。”
“呵呵呵。”
摄政王闻言,自是没有生气,他们兄妹的关系,其实是极好的,当即扭头看向郑凡。
郑凡面露难色,显露出了勉强。
毕竟,对方是公主;
毕竟,我大乾是礼仪之邦,注重男女之防;
毕竟,我是姚子詹的徒弟,我得注意自己的风评;
演技,
其实都在这细节里了。
摄政王则笑道:
“还请苏先生赏脸,我这妹子,平素最喜诗词文章,像是着魔了一般,先前我还觉得纳闷呢,居然能沉住性子等了这么久;
苏先生勿虑,我大楚民风淳朴,不似乾国那般礼教森严,再说了,苏先生是丽箐师兄,同门见面说说话,也是理所当然。”
说着,
摄政王又看向了屈培骆,
道:
“培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