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日本帝国海军内部,米内光政大将、山本五十六中将和井上成美中将,对日本和德意结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但外交大臣松冈洋右主导了这次结盟,陆军对此全力支持,同时海军的舰队派也赞同,很遗憾,帝国海军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小野寺信摇了摇头说道。
舰队派?这个名词许睿阳是知道的,他和日本海军接触的多,知道海军内部分为两大派系,一个叫做条约派,一个叫做舰队派。
民国十一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和民国十九年签定的《伦敦裁军条约》规定,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军舰吨位比例,为五:五:三,也就是重巡洋舰的比例,日本是美国总吨位的百分之六十,非主力舰的总吨位,日本是美国的百分之六十九点七五,潜艇的总吨位为五点二七万吨。
日本想要扩张在华夏的战争,直至占领华夏,在关外地区开始开展侵略扩张计划,而这时候的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则对日本海军的军备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限制。
日本海军内部,对这个条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不应该废除条约的一部分人被称为条约派。
他们考虑到日本的经济,不能让海军无限制的制造军舰,预算达到财政的百分之三十一,这会把日本拖垮的。
主要成员有海军省次官山梨胜之进大将、联合舰队第一航空战队司令官堀悌吉少将、佐世保镇守府司令官左近司政三中将和海军省军务局长寺岛健中将等人,多为海军省要员,还有一个谷口尚真大将,是吴镇守府司令官。
而另一部分人对这个条约认为应该废除,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比例,绝对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这派人就被称作是舰队派。
以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大将、军事参议官加藤宽治大将、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中将等人为首,背后有东宫御学问所总裁东乡平八郎元帅和皇家亲王伏见宫博恭王撑腰,实力是最强的,自然也就占据了优势。
海军的两大派系,以海军省为代表的条约派,军令部为代表的舰队派,撕破了脸皮,开始了激烈的争吵,把官司直接打到了日本裕仁天皇的面前。
但是裕仁天皇批准了这个条约,倒不是说他偏向于条约派,因为这是内阁通过的决议,他的原则是,不管对错,内阁只要通过的决议就批准,所以,海军军令部输了。
当时的军令部长加藤宽治大将辞职,由吴镇守府司令官谷口尚真大将接任。
可事情还没远远没完,民国二十二年的时候,在皇族亲王海军元帅大将伏见宫博恭王的强势压制下,日本内阁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大将,不得不对条约派的高级将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洗,所有条约派的军官,几乎都被解除军职并且编入了预备役。
民国二十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废除《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和《伦敦裁军条约》,从此,海军就成了舰队派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