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这么打仗?”对于儿子所说的战法,崇祯非常陌生。
朱慈烺解释道:“海船之间的战斗,最早以前主要是依靠‘跳帮战’,就是等追上敌船后,跳上去拼杀,进而夺取对方战船;到了后来,则主要依靠架在船上的火炮互相轰击,看谁先把对方打垮。跳帮战虽然还在用,但已经居于次要地位了。父皇试想,战船既然能轰击敌船,自然也能轰击岸上的敌人。”
崇祯对于海战不太了解,听了朱慈烺的话,才知道海战跟陆战大有不同:“这些也是你从外面听来的?”
“是的,这些东西,圣贤书上当然不会讲,但却事关我大明的前途,儿臣平时也就格外留心。”
“皇儿有心了。”崇祯对朱慈烺大加赞赏。有这么个太子帮自己出主意,而且确实能解决大问题,这真是大明的福气啊。他想了想后说道:“水师如果从海船上炮轰清军,那清军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之力?”
朱慈烺点点头:“确实如此。如果有海船的支援,清军就不敢随便围困朝廷大军了。”
崇祯陷入了沉思:清军攻打坚城屡屡吃亏,城头的火炮是其中的一个重大因素。有传言说,当年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的火炮所伤,最终不治。
不过,威力巨大的大型火炮移动不便,通常只能安放在城头,用来轰击攻城的清军。在历次守城战斗中,火炮曾屡创敌人。遗憾的是,大型火炮无法随军出城,未能在野战中助明军一臂之力。
但是听皇儿这么一说,大型火炮安放在船上,不就可以沿着海岸线移动了嘛。想想火炮在守城时的威力,那么从海上痛击围攻的清军,也就不难想见了。
崇祯顿时非常兴奋:“皇儿,你这招要是真的可行的话,解锦州之围就不在话下了。”
朱慈烺听出了崇祯语气中的些许不确定:“父皇莫非是担心儿臣的话有误?”
“兹事体大,事关众多将士的生死,更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不能不慎重啊。”崇祯站了起来:“后天朕召集大臣们廷议,皇儿好好准备一下,到时把你的见解跟诸位大臣们讲讲,看他们怎么说。”
“好。”朱慈烺认同崇祯的谨慎:“儿臣恭送父皇。”
崇祯走后,朱慈烺长舒了一口气。自从穿越以来,他时刻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害怕不慎露出马脚,尤其是在父皇面前,更是一点都不能出错。
幸好今天表现不错,而且还获得了父皇的嘉许,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不过,后天必须说服朝臣们同意自己的方案,才能挽救大明的危局,这可并不容易。
从前世的文章和网络小说里,张栩得知,崇祯朝的大臣们党争激烈,经常互相掣肘。很多时候,他们考虑问题都不是从大明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即便他觉得你的方案还不错,但看到朝堂上的死敌支持了你,他就立马站到你的对立面,想尽办法挑毛病。
想到这里,朱慈烺就感到头痛。好在还有两天时间,他可以好好捋捋自己的思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面对朝臣们苛刻的提问。
两天后,朱慈烺来到了朝堂。
崇祯来了个开场白:“太子心忧国事,前日对朕提起一个方略,朕觉得还不错。今日特命太子前来讲一讲,诸位爱卿听后,不妨议议。”
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太子一直在东宫读书,很少露面,今天竟然跑到朝堂上来,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