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这个位置,这赵大人是捡了大便宜,因为上一任的吏部尚书是杨之旬的门生,和独孤家也走得近,独孤家发兵中原之后,那吏部尚书也知他在朝中的处境,最后是借着一些由头,辞去了尚书之位。
赵大人出身贫寒,在梁都城,他也算是很会钻营的官员之一,他本来是工部尚书,但因为吏部尚书的空缺,江皇帝人在东都城,但还是下了道圣旨,让他当了吏部尚书。
从工部尚书到吏部尚书,品级是一样,看起来像是平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六部之中,工部和礼部都算是最没有实权的,因为所负责的事,都是一些琐碎之事。
但是这吏部就不一样了,光是官员考核,还有天下官员的任用,这样的权利就不小了。
在他成为吏部尚书之前,当了一段时间的工部尚书,当时还尽力去讨好这梁都城中的权贵,一心想要找到一个大的靠山,还想把自己的爱女嫁给赵王。
不过从他当上吏部尚书之后,他的心思也出现了变化,这次梁都城发生这么大的事,作为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置,他若是说没察觉到一点问题的话,他这吏部尚书就白当了。
张城把他加入到这次审理叛逆的案子之中,赵大人很清楚这代表什么。
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从他审理这个案子之后,他的身上就已经自动的戴上了梁王的标签。
这么多天过去,他可没有亲自来见张城,今日前来,实乃是因为他遇到棘手之事。
能让吏部尚书为难之事,肯定不是小事,他们现在可是手握尚方宝剑的臣子,除了那些王爷不能杀之外,其他人,谁不可杀。
张城在前厅见了这位赵大人,对于朝廷来说,以味的清官是不行的,就像刘庸那样的,不否认他是治国能臣,拥有经天纬地之才。
可就是这样,刘庸当初还不是致仕离开,究其原因,就是刘庸为官迂腐,不懂的变通,也就是所谓的一根筋,这对文官来说,是很致命的。
刘庸还是圣人弟子,水至清则无鱼,张城对于权术之道所知并不多,但是平衡之理张城还是知道的。
不管是做什么,都讲究一个平衡,有清官,自然就需要贪官。
就像张城所知的,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一个最大的贪官,和珅,就是让人恨不起来的贪官。
乾隆皇帝一直知道和珅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还是要用和珅,就是为了平衡,而且和珅也知道他是什么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贪官,或许是个坏人,但对于皇帝来说,他的用处,有时候是很重要的。
吏部尚书赵大人,此人比起和珅,肯定差得远了,但是因为他出身的原因,对百姓这一块,可圈可点。
张城让监察院,调查过他,或许江皇帝之所以用他,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这赵大人,至少不会祸国殃民。
赵大人直接把他遇到的难题说了出来,这是像张城抱怨而来了。
张城心中笑笑,这吏部尚书赵大人遇到的事,对于他这个吏部尚书来说,确实是一件让他很为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