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裴矩忽悠进书院教书,岳山可谓是费尽心机。
想说服裴矩本就很难,更何况就算说服了他还不行,这件事必需要李世民点头。
毕竟他身份太敏感,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又是当朝宰相,没有皇帝点头他哪都去不了。
也就是说想让裴矩去教书,必须要同时说服他们两个人才行。
岳山一早就在思考该如何说服他们,还好他脑海里有超越时代千年的知识,还真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个能同时用来说服两个人的好办法。
编撰一本大字典。
古人讲究立德立言立功,编撰大字典对裴矩来说属于立言,已经年近八十的他肯定不会拒绝对李世民来说就是文治之功,他拒绝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大字典对于后面向全民普及知识也是一大助力,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刚刚想出这个办法的时候,他自己都忍不住为自己的智商感到惊讶和佩服。
果然,裴矩很顺利的被说服,李世民也不例外,甚至他还想塞更多人进来。
岳山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他编撰字典的目的本来就不纯,想通过这件事招募一些饱学之士到书院任教。
所以编写大字典的速度不能太快,甚至可以说越慢越好。耗时越久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攻克那些饱学之士。如果朝廷直接派人过来,会影响到他的计划。
李世民自然不甘心,但见岳山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
主要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和灭突厥、推广科举制、构建学政体系、当天下共主比较起来,大字典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他想来或许岳山是想把编撰大字典的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毕竟是个立言的大好机会。如果朝廷参与,功劳就会被分薄。
既如此那就成全他好了,反正自己也不缺那点功劳。再说就算朝廷不参与,只要这本大字典出现在贞观朝,就少不了他的功绩。没必要争那三瓜俩枣的。
于是李世民就放弃了由朝廷派人的打算。
话说回来他也很乐于见到岳山揽功,对于皇帝来说不怕臣子有缺点有私心,就怕那种无欲无求的人,之前岳山表现的就有点这种倾向。
现在他自认为找到了岳山的私心所在,对岳山反而更加的放心起来。
岳山还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危机,他正在为计谋得逞感到开心不已。
但他得意并不忘形,有把今日过来的第二个目的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他编写的历史书之后果然露出了深思,岳山看问题的角度很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很多堪称大逆不道。
如果是今日之前见到这些东西,他肯定会把岳山臭骂一顿让他滚蛋。但现在他知道了世界有多大,知道了古往今来影响权势最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