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丫头这是真性情,很难得。”那时的上官透,十七八岁的年纪,面若冠玉,目如朗星,举手投足皆是翩翩公子。
那日之后,她时常过来,渐渐相熟后,也时常如在庙中一般,她在阁楼上抚琴,他在院中吹箫,像是心有灵犀般的默契,那是她从未有过的心动。
众人眼中,他们保持着距离,然后月老那根看不见的红线,却让他们的心与那琴箫的乐声,渐渐靠近。
谢云裳芨笄那日,谢府为她操办得极为热闹,母亲也拿来许多公子的画像,问她心悦哪个,好为她择订。那一刻,她的目光缓缓望向了远处的他。
可上官透好似在想什么想得出神,沉着脸,垂眸立在远处。
芨笄之后,谢云裳将亲事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年初秋,家人怕她拖成老闺女,便做主要为她寻一门亲事,这可吓坏了她。
琴弦自古有相思和爱慕之意,那日,谢云裳让妹妹将他叫来,再不顾女儿家的矜持,拿着她最爱的琴弦,递到他面前,直言问他“云裳心悦先生,不知先生可有恋慕之人,若是有,云裳至此心死,往后再不叨扰先生。”
姑娘水眸含泪,那小心翼翼的模样,看得上官透一阵心疼。
他怔愣看着她片刻,见她眸底开始暗淡,正要收回手时,他急忙回道“小生今日才知,心悦的姑娘,也心悦着小生。一直惶惶不敢言出,不过是怕唐突了姑娘,好在我心之所系,亦心系我之。”
好在,他喜欢的姑娘,也心悦他。
他接过她赠来的琴弦,如世间珠宝,小心入怀。
他说“我心我愿,唯云裳一人。此生之妻,也定是云裳一人。”
那日后,上官透到谢家长辈跟前坦白了身份,并写信回长安征求了父母同意。他们在众人的见证下,交换了对方的名帖,订下了亲事,只待他回长安准备妥当,再凤冠霞帔、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然而天不逐人愿,他还来不及迎娶心爱的姑娘,便违背了娶她的诺言。
再多的不得已,也无法掩盖,是他负了她。
那年,继后干政,上官全族蒙冤,谢老爷子第一时间得到长安主家转来的消息,怕因他连累谢家,便私下找他要了一封绝笔信。当时年少,他只想她周全,便颤抖着指尖写下与她的绝笔信,想从此死生不复相见!
她知道后,拿着绝笔信追到城门口,哽咽着问他为什么?
他没敢回头,当着她的面折断了那根时常与她合奏的箫后,留给了她一抹决然的背影。
箫断,便当情也断了吧!
那日,谢家大姑娘站在城门口,哭红了眼眶。回去后,将那把时常与他琴箫合奏的古筝一把火烧了,年幼的谢伊人看了,懵懂的问“长姐,为什么要把琴烧了?”
谢云裳看着那吞噬琴身的火焰,喃喃道“琴箫合鸣,奏的不过一场两情相悦,如今箫断了,这琴留着也没用了。”
那时,年幼的谢伊人还听不懂长姐话中之意,她只知道,是上官夫子让长姐伤心了。
他们解除婚事不久后,趁人之危的周家便上门提亲,谢家便迫不及待的另攀高枝,将谢云裳许给了新上任的太守之子周朝勃,也是当初被小伊人砸了脑袋的人。
自古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沉默着应了。
她大婚那日,他藏在人群中,看着她一袭大红嫁入被人扶着上了花轿,那一刻,他的心脏如刀割着,疼得麻木。他想,如此也好,他不带她走,她就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如此便好!
策马离开郸州那刻,他没敢再回头看一眼。
只是上官透不知道,他站在人群中时,那花轿中的新娘透过红纱早已望到。泪水洗掉了她面上的妆,在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她扯下一身大红嫁衣,笑着划开了手腕,殷红的鲜血滴在她早已穿在里面的白衣上,如一朵朵盛开的曼莎珠华。
那日,谢家大姑娘自尽于花轿中,震惊了整个郸州……
时光灼灼,岁月如梭。
多年后,已是北境少将的上官透遇到当年那小姑娘时,才知道自己当年的转身,竟是他与谢云裳的死别。
他心悦的姑娘,早已死在了当年。
后来北境大战,上官透带兵死守边疆。战死前那刻,他从怀中拿出她赠他的琴弦,紧紧握在掌心中,不知是不是鲜血朦胧了双眼,抬头间,他仿佛看到她远远向自己走来。
她向他伸手,他笑着再次握紧了她。
云裳,若有来世,纵然是万丈深渊,我也再不放开你的手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