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杀了爵士之后,“法隆”才自言自语的说道:“自我牺牲是精彩魔术的代价,但这些,你又怎么会懂。”
爵士奄奄一息,陷入了回忆。
为了引伯登当,他每次表演都要淹死自己一次,这样的痛苦谁又能理解呢。
而且,魔术的意义,就在于欺骗,让观众逃离残的现实的同时收获精神的欢愉。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那么想要知道什么真相,他们只享受那一刻的被欺骗。
你真的,看仔细了吗?
呢喃的旁白声落下,大荧幕陷入黑暗。
电影,结束了。
......
这就是诺兰的新作吗?
乔治看着大荧幕重新亮起后滚动的演职员名单,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与魔术一般的主题,自我的牺牲和坚持,以及很精妙的分线叙事模式里,还不乏对悬疑线索的铺垫、反转。
只能说,在几部作品之后,诺兰对电影的把控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个人的影像风格。
要知道,此前最为成功的《侠影之谜》其实是借助了“蝙蝠侠”这座大山的力量,虽然票房与口碑都很不错,但不能说很惊艳。
毕竟,他再怎么拍,都逃脱不了蝙蝠侠对影片的各种影响,且无论好坏。
但这部《致命魔术》不同,它不需要妥协已有的角色形象,不需要为了漫画粉丝塑造一个大致的《蝙蝠侠》,它是诺兰更自我的解读。
或者说,为《侠影之谜》注入了一把黑暗色彩的诺兰,又开始在这样的悬疑带点科幻的作品中肆无忌惮的挥霍他的才华。
放映厅里,观众肯定的鼓掌。
乔治也很感谢今晚能看到这么一部让他满意的电影,昏暗中,他看了一眼坐在前面与莱曼靠得很近的身影——
真是期待他接下来还会拍摄什么?乔治不由的这样想道。
他算是很吃这一套“复杂、个人风格浓烈”的。
但,并不是每个观众都会喜欢。
事实,哪怕首映礼,来得都是尽可能对导演、对主创怀着期待的粉丝群体,可在《致命魔术》的放映过程中,依旧有人中途离场了,还不是一个两个。
诺兰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一幕。
对自己的影片,他已经看过无数次了,所以他有在分出很大的精力在观察观众对影片的感受。
于是乎,与众人的掌声不同,虽然他也高兴,但还是会担心《致命魔术》会不会被市场接受,会不会被观众认可。
而莱曼,同样对影片有些感触。
站在后世角度来看,《致命魔术》并不算诺兰生涯最为优秀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他比较早期的探索之作,整部影片严格来说是有许多瑕疵的。
比如,那个带着科幻色彩的复制机,在这样结构严谨的悬疑片里,有些强行铺设的bug味道;在比如,影片主题是借助魔术,讲的是有关牺牲的探讨。
大概意思是,你看到别人做一件感觉很简单的事情然后成功了,就觉得他是因为有什么窍门,做起来不费力。颇有种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表现。
这种思想,带入到很多地方都可以。
农夫有农夫的活法,皇帝也有皇帝的活法,只看到享受部分,去忽视付出、牺牲的那部分,反而想像什么皇帝挖土用得是金锄头,岂不是可笑。
当然,真的看到这一部电影的诞生,莱曼本人是很感概的。
不同于诺兰担心什么市场,而是他有看到一个导演很快速的进步。
有那么一瞬间,他感觉诺兰的成长让他都感到了压力。
“电影很不错。”
莱曼很认真的鼓励道。
哪怕只是一部探索之作,都能比大部分的电影要强,哪怕还有瑕疵,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当然,诺兰接下来的回答也让莱曼有些惊讶。
“如果能重新拍一次,我肯定能做得更好。”
“当然,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