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杰让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一下,然后用手一指劳模常面前桌上的那块牌子,对大家说“你们看常师傅面前的那块桌牌,那就是他在咱们这个培训班的身份,工匠总教头。大家听了我刚才说的那番话,相信都能明白这个身份的涵义。咱们有专门讲新技术的老师,技术教头,而常师傅这边,则是专门为大家示范,传统技术中的工匠精神,怎么样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发扬光大。”
刚听武文杰说完,劳模常还有点不知所以,本能地想摆摆手表示一下谦虚,可大家猛然响起的掌声,拦住了他的动作他不由自主地随着大家鼓起掌来。
一边鼓掌,一边咂摸滋味,他忽然觉得,别看武文杰讲得那么高大上,实际上那还真的他老常可以做、擅长做并且能做得很好的事。
从此,劳模常的课桌就落在了那个位置上。
他特意在课桌上摆了两个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写着不同的字。
一个写着“技术培训班,学员常莫崂。”
另一个写着“工匠精神备课本,工匠总教头常莫崂。”
细心的学员会发现,前一个本子里记的东西并不多,但后一个本子里则写得满满当当的。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他的这个备课本用得相当频繁。
这种类型的培训,本身就是学校独创的,在教学形式上更是不拘一格,只求收到实效。
其中,劳模常的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也相当到位。
比如,讲到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时,劳模常跟大家一起抬头听讲,然后再埋头记笔记。
他先是往学员本上写,写不多一会儿,就把笔头转向了工匠总教头的那个本,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写划划。
很快,他在这个本上写的内容,就要派上用场了。
课堂进入互动环节,学员向老师提问“加工中心的工艺挺复杂的,那么多,还环套环的,很容易记岔、记错、记不住,这该怎么办?”
技术教头笑眯眯地把目光转向一侧的劳模常,冲他说“我看常教头这里又有心得了,那就请常教头谈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吧。”
劳模常当然有准备,只见他用手里的笔点戳着自己写满字的本,不慌不忙地说“首先我声明,加工中心那玩意儿我现在还不太玩得转,跟你们当中的不少人比起来,我还有差距。不过,作为工匠教头,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当年我们面对从国外刚引进的设备,自己是怎么入门、苦练,到最后精通,又是怎么样带出自己的徒弟的。”
转眼间,技术课变成了故事课。
劳模常不是很爱说话,但场面上他从来没打过怵,也挺善于即兴讲些故事。
从徒弟江一水那里评判,师傅的讲故事的本事,一成在表达,二成在适度的加工和发挥,七成在他的丰富经历。
就是说,他这些年遇到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有什么需要,可以信手拈来。
本来平铺直叙就可以很吸引人了,他再稍稍添点油加点醋,那就相当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