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操心这些做什么?……李阳不再多想,缓缓吐出一口气,心头轻松不少。
就像刘康说的,他们年纪不小了,想这些真就没什么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阳和刘康都清楚,一旦换了新的王上,他们就该慢慢的隐退了。
这二位都是明白人,深知只要不掺和到储位之争中去,靠着这么多年在朝中的积累,自己的家族就不会有问题。
至于两位王子有没有试图拉拢过他们,当然是有的,但不管怎么拉拢都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两不相帮,真的就是两位大学士最好、最明智的选择。
这二位已经位极人臣,家族势力也不小,若是家中二代继续位极人臣,那这朝廷到底是王室的朝廷,还是他们两家的朝廷啊?
所以不管哪位王子当了越王,都不可能重用他李、刘两家,也就是说,所有重磅的拉拢条件都是空头支票,根本不可能实现。
只要想通了这一点,一切就清晰明了了,争储的风险巨大,一旦失败就是家破人亡,又没有等价的收益,鬼才会投入进去呢。
两家的二代注定不能当高官了,但是苟一苟,三代说不定还有振兴家族的机会。
哎,聪明人都是这么算账的,目光要长远。
…………
翌日,朝上议政,说的自然是修缮官道的事情。
修路是国政,越王提出,三位大学士、户部、兵部也都点头了,按说这事儿就应该没什么争议了吧?
但事实却很令人意外,不止有人反对,而且人数还不少,且以武将为主,哪怕他们的官职都不算太高,却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更意外的还在后面,又有一拨人站出来反对这些反对的人,这股势力同样不小,却多是文臣。
这就很有意思了,自古文臣主和、武将主战,按说修缮官道有助于兵事,武将应该赞成才对啊,怎么到了这里却反过来了?
一般人都会觉得奇怪吧?
但是满朝文武却不奇怪,越王也不奇怪,这两股势力后面站着两位王子,这是又开始“狗咬狗”了。
这一场日常争斗暂且不提,持反对意见的官员确实不少,但是放在所有文武百官里面,这个比例就不大了。
所以也就没能影响大局,修缮官道的提议最终还是通过了。
…………
小道消息有传,三王子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气愤,据说当晚就摔了一只翡翠琉璃盏,还把负责看管琉璃盏的卷帘大将给惩罚了。
根据知情人士分析,这消息估计是二王子派人传出来的。
不管怎么传出来的吧,三王子的不满可能是真的。
他领兵平叛需要很多军费,而其中大部分都花费在行军路上,如果修缮了官道,户部在划拨银钱的时候就会有所减少。
这也是三王子一方势力为什么阻止修缮的原因。
如果修了,他们的军费就少了,相应的,从军费里扣出来的“活动”资金也就少。
要知道,三王子是需要金钱收买人心的,修缮官道影响他的财源啊。
在这一点上,三王子就不如二王子了,没有太多的搞钱门道,这一波就很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