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合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山内军的士气,自下山城至江尻府中城的一路,各种国人领主无伤开城。
反正你来投你,他来投他,投谁不是投,有奶就是娘,没好处的事不干呗。不管谁赢谁输,总还要打手卖命啊,墙头草国人人多势众不正好和韭菜一样,春风吹又生嘛。
沿途的村庄聚落往往都箪壶携浆,向山内军送上饭团,清酒,腌鱼。不是说山内军多么得民心,不过是乱世农民的生存智慧罢了。
小平太对此浑然不知,只知道不用吃炒米泡饭了,刚做的饭团加米糠腌鱼滋味比那玩意好的多了。
而白川方似乎也为了集合力量放弃了数座支城。沿途的山贼恶党,心怀不满的地侍国人则摆出带路党的嘴脸,最后也凑出了约六七百人的军势光荣的成为本家的江尻先方众。
各种不要钱的安堵状和郡司不入状滥发下去,有个野武士(说白了就是落草为寇,拉了一帮同伙过来挣富贵)靠着装备不错的步兵五十余人居然也获得三百贯某庄,只等山内家带着他衣锦还乡。
小平太自然是没有这种骑墙派的美事的,仍旧举着他的二引两旗随着大队摆开十一路走去江尻府中城。
三日后,在沿海的狭小平原上一座算得上繁荣的港城出现在眼前,维护的很好的海港倚靠在前,联通连川水的护城河环绕在后,原本人烟繁富的城町看不出有多少町民的存在,港口的船只也已经收拢进城内的海港之中。
小平太远远的观察了一番江尻城,你还别说,日本人修筑城堡确实是有点本事的,所以庆长之役的时候,倭城的名气都能传到北京去。
也就难怪山内家几次出兵都不能攻克,小平太也看出了白川家的最大倚靠,就是背海连河筑城。别的不说,海岸边的土地虽然部分盐碱化,但是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造就了一个小小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粮食充足。
再加上凭借水军众来去自如的大小船只,随时可以轻易的获得兵力和粮食的补给。如果不能切断他的水陆交通,这次也极有可能铩羽而归。
不过打烂仗的事自有头上那些武士操心,小平太只有筑土墙,树栅栏的苦力活要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