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顾大人有外事之才,留在兵部可惜了,军校恰好缺这方面的人才,不如……您便准了吧。”刘鸿渐瞄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崇祯道。
懂外事而又不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的人才难得,郑森算是一个,但到底是太过年轻,而且他迫于家族问题根本不可能来京城。
礼部倒是有一些专职接待外宾的官员懂些外藩之事,但这些老头儿被儒学浸染的久了,刘鸿渐就算自己亲自上讲堂也不会让这些老头祸害人。
“你这竖子!学堂的影子都没有呢,就开始在朕这儿挖墙角了。”崇祯嘴上虽然不乐意,但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抵触。
毕竟大明从来不缺候补的官员,朝廷里的位子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不知多少人惦记着上头有人落马,好让自己爬上去呢。
敲定了工学院和军校之事,刘鸿渐便再不管朝中琐事,风风火火的当起了全职的包工头。
腊月滚滚而过,刘鸿渐甚至都没来得及感叹自己又长了一岁,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六千多民工组成的建筑队儿分成了三波,一波负责两个营盘,一波负责工学院,另一波负责西山的改建。
冬季北方休耕多地又遭了旱灾,为了在发放赈灾粮的同时利用起免费的壮劳力,由崇祯首肯,工部主持,整个北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挖沟运动。
崇祯的目的只有一个,若来年继续大旱,势必要让水渠灌溉到整个北方。
这同样是个超级工程,水泥、红砖、混凝土大批量的生产,真定府的水泥工坊一再扩建,仅仅几个月时间已经隐隐成为了真定府的第一产业。
由于军械所的所有产业皆属民营,充其量崇祯算是控股股东,工部、户部提供的各种原材料以一成利的低价卖与军械所。
生产出水泥和红砖后再加一成利卖给工部,虽说只是一成利,但由于出货量巨大,军械所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还皆是花在了百姓头上,做的却是利国利民的正事儿,朝廷上下皆不敢多言。
反正灾民要救,吃饱了饭的民壮比比皆是,他们唯一能付出的就是力气了。
银子回流入军械所,再被刘鸿渐大把的花费到两所学堂和西山的改建上。
工学院占地两百亩,最先被建起来的便是高约两丈的红砖墙,军械所的混凝土建筑十分成功,刘鸿渐执拗的将工学院的部分建筑改为混凝土楼房。
特别是工学院中间的地标性建筑——一幢六层高的混凝土建筑,矗立在工学院的正中,巍峨的俯瞰着整个工学院。
六层楼虽然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平整的顺天府却已经是摩天大楼,站在楼顶,整个京城几乎都要尽收眼底。
虽然外观略显怪异,但匠人们皆以此为傲,反观主管军校建筑工作的顾佳,对于混凝土建筑不甚感冒。
顾佳性子有点较真,除却给刘鸿渐留下一块地方建自己的住所外,其他所有建筑皆是典型的明式建筑。
‘天公作美’一整个冬天皆未下雪,到了正月,两大学院的工程已经完成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