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
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
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
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克隆鼎祚。
朕嗣守祖业十有九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
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
所以使生民罹难贼手,蹈水火,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
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使生民无粮米度日,又朕之过也。
使民日月告凶,旱灾存至,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而至大厦将倾。
所赖宗祖庇佑,降贤良而挽狂澜,所赖诸臣同心同德,将士勇不畏死,雪耻除凶,方续大明薪火。
皇太子慈烺,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仁德,智略机深。
监国数月以来,上至公卿百官,下至生民商贾,莫不称意。
故今传皇帝位于慈烺,所司备礼,以时册授。
令安国郡王刘佑明,英图冠世,妙算穷神,伐暴除凶,无思不服,实为大明三百年未有之能臣。
念及太子慈烺未及弱冠,敕命安国郡王刘佑明,摄政三年,一应朝事,不得佑明之允,不可行之天下。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适要。
条章法度,不便於时者,随事改易,勿有疑滞。
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号称太上。
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一准汉代。
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安勿替。
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钦此。”
圣旨很长,崇祯先是言明大明得朝之正,而后言明国朝历经动乱,皆是因他之过,刘鸿渐听得心中甚是难受。
小冰河降临,数十年来北方大旱大寒,大明的积弊已经三百年,积重难返之下,这哪里又是一个人的过错呢?
圣旨宣读完,大殿内足足静了十息,众臣们都在消化圣旨中的要义,虽早知崇祯要禅位于太子,但这道禅位诏书还是让众臣们震惊不已。
尤其是安国郡王刘鸿渐摄政三年,大明朝三百年更是从未有之。
崇祯的意思是,太子年十七,三年之后年及弱冠,方能亲政。
但朝臣们不这么想,崇祯继承大位之时也是十七,何以到了太子这里,必须等到二十呢?
而且一应朝事,不得佑明之孕,不可行之天下,这就更让群臣如鲠在喉了。
若是放在后世,这不就是一票否决权吗?
PS:行者寒寒,有债必还,欠下的寒寒都记在心里呢,只是最近由于诸多杂事,实在是心力交瘁,稍后寒寒开个单章简单说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