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唐绍仪、载涛三人自然不敢怠慢,在次日乘座火车到达北京,下车之后都来不及回各自的府邸,就一起连袂来见张之洞。
见到张之洞之后,载涛首先呈上了光绪的书信,张之洞看了之后,道:“这就是皇上的意思吗?”
徐世昌道:“千真万确,这就是皇上的意思。”
载涛也道:“是皇上亲手将这封书信交给我的,而且还再三咛嘱我,一定要依信行事,切不可迟误,有负圣意。”
而徐世昌、唐绍仪两人又将和华东政*府的谈判结果都告诉绐张之洞,等听完之后,张之洞也点了点头,道:“即是如此,那么不可迟疑,几位请在此稍等片刻,我立刻招集其他人来聚议,今天就定下来。”
三人一想,这样也好,早点把投降的事情确定下来,也免得夜长梦多,而且华东政*府留给清廷的时间也不多,因此能抓紧一点,当然是更好。
大约1个小时左右,大臣们就到齐,张之洞首先当众宣读了光绪的书信,而载涛也再次向众人证明,这封信确实是光绪的真实意图,徐、唐两人又公布了谈判的结果。而张之洞也不再向众人询问,当场就宣尊光绪之令行事,向华东政*府投降,并按期开城,和人民军办理交结事宜。
和上次相比,张之洞的决策明显果断得多了,一改此前犹疑不决的作风。其实张之洞能够与曾左李并尊,当然是有他的道理,当年的清流四谏,其他三人早就泯灭无声了,只有张之洞不仅屹立不倒,而且还位极人臣之极,自然是相当的手腕和能力的。
在徐世昌、唐绍仪、载涛三人去天津之后,张之洞根本没有闲着,而频频联络其他大臣,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态度;一方面又向他们并陈明厉害,将他们拉陇到自己这一边来,当然这时大部份官员也都明白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张之洞就拉陇了很多官员,因此今天张之洞才敢果断决策。
而就在张之洞做出决定之后,立刻得到了大部份大臣的赞同,虽然还是有少数人反对,但张之洞这次就没有模糊,并抬出光绪来压制,因为这时有相当一部份官员都逃离了北京,留下来的官员大多数都是主张投降,反对的声音十分微小,而且张之洞又抬出光绪,虽然光绪没有什么权威,而且现在已是华东政*府的俘虏,但在名议上他仍然是清廷的皇帝,这块大招牌在大义上还是很有用的。
反对者本来就人单势孤,加上在大义上又不占优,因此自然扭不过张之洞,投降的事宜也就这样决定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张之洞、徐世昌、唐绍仪、载涛等人也都没有闲着,一方面是要做投降交接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要防备少数反对投降的大臣孤注一掷,挺而走险,组织兵变,好在是载涛回京之后,又重新执掌了禁卫军,有这一部份军权在手,才使张之洞等人的底气足了几分。
其实还真有反对投降的大臣去鼓动军队发动兵变,但军队也明白,死守北京只有死路一条,投降还有一线生机,毕竟人民军的名声还不错,从来没有杀俘的行为,自然不愿发动兵变,自寻死路。
就这样平安的渡过了两天,在第4天清晨,张之洞、徐世昌、唐绍仪、载涛等人打开北京城正南的永定门,走出北京城,与华东政*府的接收人员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