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一番解释后,陈远终究还是接受了现实。
现实就是,芯片代工没那么简单,一枚芯片,数百道工艺,多的上千道,整个生产周期,两个月,算短的了。
这也就是方案简单,没有太复杂的东西,对于工艺要求也不高,否则,别说两个月,就是三个月,四个月,都不一定能拿到样片。
好消息就是,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几个方案同时验证。
这事还挺美的。
之所以选择一个一个来,除了不想几个设计公司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之外,也是错误的估计了流片需要的时间。
原本他以为,流片很快,三五天就完事了。
而今,既然需要那么长的时间,那得,还是一起好了,顶多把时间错开,一个一个来。
至于成本……
这个是没办法的。
说白了,大炮一响,甭管打的是蚊子还是敌营,反正炮弹是打出去了,就是花了那么多钱。
流片也一样。
甭管你流多少,反正设备一开,生产线一启动,就是钱。
固然这笔花销,比不经过流片验证,直接大批量生产要少很多,但依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件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设计方案对工艺的要求不高,所以流片费用没那么贵。
如果用最先进的工艺,那么一次流片费用,得上千万,华虹也没那个能力。
可要求不那么高,使用成熟技术的情况下,成本就不那么高了,单次,一百万就成。
人民币。
谈判进行到这个地步,暂时就差不多了。
主要是产能问题现在没法认真去谈。
因为没人能保证流片成功,尽管,模拟验证都提前做过。
这样一来,产能也好,价格也罢,都是耍流氓。
不过私底下,陈远还是问了一句。
胡启如实答道:“就算流片成功,平均下来月产一百万枚,已经是极限。”
“这么少的吗?”华虹的产能,陈远还是知道一些的,不过是晶圆产能。
华虹目前,有三座八英寸的晶圆厂,开足马力的话,每个月能产八英寸的晶圆十万片左右。
可晶圆不等于芯片。
晶圆要经过一些列加工处理,才能成为芯片,这里面的转化,既要考虑芯片的工艺尺寸,还要考虑良品率。
说白了,芯片是从加工处理过的晶圆,也就是硅晶片上切出来的,芯片越小,则同样一片晶圆,上面获得的芯片数量越多。
而这个问题,说实话,他并不是很清楚。
这事,胡启也没办法,只能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听他的意思,平均每月一百万都挺难的。
因为晶圆之后后续的芯片加工设备数量不够,平均每月一百万,都得加设备。
“这样啊?”
“那如果我们自己投一座晶圆厂,再引进生产线呢,难度大不大?”
不是不信任。
也不是说国字打头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