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银票(1 / 2)

这钱庄明朝的时候就有了吗?

其实,宋朝的时候就有了,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纸币交子就是宋朝的钱庄所印,而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钱庄的雏形了,不过那个时候的钱庄不叫钱庄而叫柜房,所以,钱庄也叫钱柜。

明朝之初,洪武朝的时候,大明朝廷其实也充当过官方钱柜,因为那时的洪武大帝下旨让户部印制了大量的“大明通行宝钞”,以代替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进行流通。

应该说,洪武大帝这个想法是好的,只可惜,他没有货币的概念,没有给宝钞设立本位兑换体系。

也就是说,他就是凭着大明王朝强大的武力乱印。

大明宝钞就是纸,根本不能兑换成铜钱。

那时候,洪武大帝就是硬推宝钞,规定民间必须使用宝钞,不用就治罪!

大明朝廷官方采购用的就是宝钞,谁敢不收,那就死定了!

这种搞法,在大明王朝强盛的时候还有用,毕竟市面上总是要有货币流通的,不铸铜钱,印宝钞也是一个性质,只是纸质的宝钞如果不能兑换成真正的铜钱就容易贬值。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宝钞贬值还不是很厉害,毕竟那时候大明足够强大,但是,到了英宗正统朝,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的声望那是一落千丈,大明宝钞的价值也随之一落千丈。

到了武宗正德朝,宝钞基本就变成废纸了。

到了嘉靖朝,实在没有办法的明世宗只能重新将金银铜作为法定货币,并大开铸炉,狂铸各种贵重金属货币,以保证民间有足够的货币流通。

这么一搞,问题又来了,狂铸的结果就是铸出来的铜币种类太多了,而且,中间还夹杂着很多民间私自铸造的铜币。

制钱、私钱、白钱之间差异太大了,很多货币在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法流通。

也就是说,很多地方都只认单独一种铜币,或者说大宗交易干脆只认金银,不认铜币。

这就使得民间专营兑换货币的钱庄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尤其是富饶的南直隶和浙江等地,钱庄钱铺更是多如牛毛。

这些钱庄一开始也就接一种业务,那就是各种货币的兑换。

这么单一的功能自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交易需要,所以,很多南直隶的钱庄都开始做存钱和借贷的买卖了,甚至,有的钱庄都开始做小范围内的汇兑业务了。

奈何,这些民间钱庄势力太单薄,根本就存不下太多的银钱,也做不了太大的汇兑业务,像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的银钱,根本就没人敢往钱庄里存,至于汇兑,几万两的业务就没几个钱庄接得起了,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异地汇兑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钱庄敢接。

所以,吴养春才建议泰昌开设官营钱庄,接纳存银,汇通天下。

泰昌的想法跟吴养春还不一样,存银也就百分之一的利润,汇通天下也就百分之十的利润,他认为,还远远不够,印银票才是最赚钱的买卖。

这银票一旦能当银子流通,那可就不得了了,他哪怕就根据存银的数量来印,那也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

当然,要使得银票更银子一样在民间流通并没有那么容易,最基本的要保证能随时兑付,更重要的,还要保证没人能仿制出银票来。

如果只保证了兑付,市面上却到处都是假银票,那可就要亏死了。

那么银票又怎么防止人家仿造呢?

这个方法很多,可以从纸张上做文章,可以从刻印的纹路上做文章,还可以从印刷的颜料上做文章等等。

泰昌知道的方法就有不少。

不过,他却不知道这年头到底能实现哪几种方法。

所以,第二天上午,他又将太子、信王、囯丈吴养春和一众亲信大臣召集到了文华殿的议事堂。

众人就位,他便直接了当的介绍道:“诸位,朕准备成立大明钱庄,汇通天下,同时印制银票,以为小额存取之依据。实话跟你们说,这银票才是关键,因为我们印多少,就等于替代了多少银两在民间流通,这里面的道道,相信不用朕多说。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得把这银票印好,印的别人没法仿制,这样,我们才能放心把银票放出去。”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