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主道:“或许刘公子有所悟,爹爹和胥君在等他。”
众女各是点头,彼时香兰、香草入园,转告君王之言。
大意是让公主升船出湖,他们稍后便去登船。
长公主领了父命便去安排事宜。
紫竹园,修身阁。
刘彦从阁楼上下来,面对供位白玉牌位,拱手深施一礼,敬上一炷文香。
外面紫竹林,胥君有所感应,这才传命于丫鬟,叫女儿照话办事。
“世才好悟性,一坐一观便是六个时辰。”
“可有所获,可有所悟?”
胥君话音门外传入。
刘彦回眸见二君,两步迎上道:“学生收获甚多,略微悟通皮毛,正要与先生请教。”
他这两步走,使得胥君相君眼眸一明。
相君打量问:“世才神魂有骨了?”
刘彦微愣,自视身形说:“这个学生不知。我观胥先生之风骨,有心模仿坐姿坐态,不经意感受此‘形’入我神魂。”
“此前我身无正形,魂儿轻飘。一股风便能吹走。”
“现在魂儿发沉,得到正形,不再轻飘了。”
“好!”
胥君大赞一字,抄手道:“此乃‘风骨入形’之故。”
“这说明,世才你见了我那遗骨的‘骨形和六气’。”
“好得很,你要牢记此‘形’,只把魂儿当肉身,万不可使性子轻飘。”
“一旦你性子轻飘,神魂便失了这副无形之骨,以后再难找回了。”
“你秉持此骨,回去多加揣摩,将其化入身骨之内,与肉身骨骼相合,肉身亦能得正形。”
“有此正形,再修我所传养风骨法,不日便可得文骨。”
刘彦心神爽悦,礼谢记下他善言忠告,随之问起‘骨形六气’。
胥君与他引路,边走边解惑,讲解何为‘君子六气’。
“《左传·昭公》中有言,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此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庄子·逍遥游》又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此六气体现于风骨之上,便是你所见之现象。”
“阴气从脚底而起,从双腿见晦明,于躯干升阳风,风行两臂,又于头顶见雨气。”
“这六气皆为我所言的‘精气’,乃是它的六种变化。”
“君以身性承载它,它落入君身就分化成‘六气’了。”
“它与仁德相合,可生出一股大气,即是‘仁气’。”
刘彦领会先生之言,解了疑惑。
才知胥君今日所传之法,与前三日所教授的相接紧密。
若不通之前所学,今日就不得明白其中‘精要所在’。
他跟着二君出水府,升至湖面看到西湖楼船浮于薄雾,天色已然明亮,东方正起红光。
但自己并无不适,转顾自身才发现有一重金光化衣加持。
上到宝船,他转看一眼郡主、公主、通判千金……
也没问这是何意,只问心中疑惑。
“为何学生所感应到的六气,只是风气六种变化?”
“未见另外‘阴、阳、雨、晦、明’……”
相君代为解惑,说:“因为你只领悟其中的‘风气’,你是从风气之中见到六气之变。”
“如你所见,六气相互通变,各自都包含六种变化。”
“合在一起即精气三十六变化,此乃天罡正数。”
“领悟这些变化,对你养浩然正气大有好处。”
“以后你养正气得天罡变数,无需学什么‘正气化剑之法’,亦能诸邪伏魔,使阴神邪祟不得加害你。”
“正气化剑,是那些不得章法的孟学弟子想的‘一法证道’。”
“虽说可以专心诚挚的养气,但却失了变数。”
“世才不可学。”
“要学君子如龙,就该千变万化,游九野八方,方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的道理!”
“后,领悟大儒天心,证道诸子!”
“通透了!”
刘彦心神顿生出明悟之风,犹如昔日浩然正气灌入!
却不知何时,脚下宝船从湖面飞升百丈高空。
使他迎面感受到真正的乾坤大气!
前方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云霞风起云涌,风吹云动,心神似被卷起!
望此景致,诸般慧悟化作明光在他心神闪烁,于印堂显现出来。
胎光书生本相,照着朝阳日光,内中仁性,越发光亮。
刘彦口中脱出四个字:“大哉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