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声前前后后传来,凯弗愣在座位上,妻子也是,两个女儿也是,不远处露天席里的于妙与岳扬亦是。
——这不应该。
他们脑海里首先涌现出的是这个想法。
凯弗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构思出一个“正统”的剧情发展,比如克里斯托夫和安娜在浪漫悠扬的交响乐中聚集于舞台正中央,深情拥吻,于是真爱解冻了安娜被冰封的心,她脱离了生命危险,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之后,两人再回去寻找汉斯,正好遇上汉斯处决艾莎的一瞬间,千钧一发之际,克里斯托夫将汉斯撞倒,长剑脱手,而安娜则紧紧抱住艾莎,姐妹俩冰释前嫌。
有爱情,有亲情,阻止了反派的阴谋,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正是人们心中,或者说他们这些年以来看过的“标准童话”。
但《frozen》不同,完全不同。
它让安娜与艾莎同时置于危险境地,没有续接,没有转场,舞台分割成一线一面,线是安娜与克里斯托夫相互奔赴的那条线,面则是艾莎崩溃,即将被汉斯从侧后方一剑斩首的那团面。
很少有戏剧会这么设置。
因为舞台不像影视作品,观众的视线和关注点是不可控的,不像一方小小的屏幕,可以通过后期剪辑把几个分镜都拼在同一画面中。
换句话说,凯弗设计出的发展才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安排。
他甚至能想象出那个场面:
艾莎与汉斯那边的灯光完全暗下,两台聚光灯分别给到安娜和克里斯托夫,最终随两人的奔跑而融合成一团光;
音乐起,观众们的心情随这对情侣的互通心意、安娜危机的解除以及浪漫拥吻而舒缓下来,既是剧情高潮也是铺垫;
接着,汉斯用一两句台词将台下众人的注意力牵引回他与艾莎这里,长剑高高举起,情节再次拉满紧张感,给观众一个“回马枪”,这时安娜与克里斯托夫再冲去营救,节奏在剧烈起伏过后稳稳落下,一切尘埃落定,故事圆满结束。
按理来说,就该是这样的。
一个传统的、正统的、符合情理的、带有奇幻色彩的合家欢音乐剧,就该是这样的。
但是事实对凯弗和与他抱有差不多想法的观众们说了“不”。
《frozen》剧组采用了极其大胆的“舞台分割”与“双线并行”,让安娜在关键时刻放弃了爱情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于是,一座冰雕挡在艾莎身前。
双线变成单线,两个剧情节点相接,出乎意料的反转。
露天席里,于妙不断按动的大拇指停下了,她呆愣愣的,思维还停在前几秒。
她当时还在想,蓝组这部作品可真是反传统,光鲜亮丽的王子成了虚伪心机的反派,而真爱竟是相比起来不算起眼也没什么身世背景的沙雕小伙,这无疑向那些“正统王子公主童话文学”打响了反叛的一枪。
结果现实再次把于妙拍得晕头转向。
公主没有选择真爱与幸福。
她为自己唯一的亲人牺牲。
于妙感觉好像有两万人在她的脑子里大喊“这成何体统!”,可是又有一个声音在她心里响起:
怎么不行?
是啊,怎么就不行呢?
爱情必须高于一切吗?谁说的?
“自古以来的作品都是这么写的”——但这就是必须遵守的准则么?
眼看着艾莎抬起头,抱着安娜失声痛哭,于妙还在恍惚。
她猜不到结局了。
难道艾莎要黑化,然后大开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