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一看,看来是能说了,便又松了些胳膊,火把却依旧举着:“说!”
介螭垂头丧气,重新坐回地上:“我叫介螭,我是我娘的儿子……”
这不废话么!
楚清胳膊紧了紧。
介螭老娘:“你松开我,我替他说,这个费劲呀!”
是家长不让孩子主动去做事吗?不是,多半是因为家长看不下眼,才会替孩子做一切。
也行。
楚清反转一下胳膊,把介螭老娘转到身前,不过小臂依旧卡在她脖子底下,火把凑得近了些:“说!”
介螭老娘操着一嘴山东腔:“别嫌我老太太唠叨,因为这话要从头说起——我呢,叫夏楚,是孔圣人鞭策弟子的家伙什儿……”
楚清:!!!
毛都竖起来了有没有!
夏楚,孔子?!
楚清眼睛瞪得像铜铃:“嘛玩儿?你再说一遍!”
夏楚:“你总听过‘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吧?当年,要不是有我在,孔圣人未必打得赢子路……”
这都什么跟什么?!
夏楚:“孔圣人与子路,身高差不多,体重差不多,年龄差距也不大,就差九岁,两人都是暴脾气,尤其子路,一言不合就动粗……
有一回,子路说‘君子之行,非常而至’,问孔圣人‘子何为也?’孔圣人就说了句‘君子之行,有所不为也’,就被子路轮着大棍子给赶出家门……
自那之后,孔圣人多了心眼儿,对于不太听话的学生,批评教育未必管用,大棒加荆条,方可震慑;
后来孔圣人回家砍了根楸木棒子,又割了些荆条备着,不过一直也没用上;
等收了子路当学生后,子路再有犯浑的时候,孔子就大棒加荆条地收拾他……
夏楚,夏是榎的变体,就是楸木,楚,是荆条,因为孔圣人的大棒和荆条总放在一处,受圣人熏陶,久而久之有了灵性,凝结出我。”
楚清倒抽一口冷气,不觉中松开了禁锢夏楚的胳膊:“你果真不是人!那你儿子也不是人?不是人你怎么生的儿子?”
夏楚就势坐在地上回气儿,说:“因我成灵,天下楸木和荆条皆归附于我,为我族亲;
后来佛教传入华夏,为众多人信奉,为在华夏发展,其教义与孔圣人的主张进行融合,包括训诫弟子的办法,也沿用了孔子的大棒加荆条;
后来佛教戒师为了使用方便……你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孔圣人能‘举国门之关’的武力;
所以他们把楸木削成两块长方形小木,一仰一俯,仰木在下稍大,用俯木敲击发声,就是最早的戒尺;
儒、释两派的熏陶使之成灵,因最早传承于我,又是我族中楸木,便尊我为母;
我儿叫介螭,是他故意用了谐音,还有,他觉得螭龙也是山林异气所生,又擅储水;
我们这些木头年头越久越干燥,怕火,所以能灭火的螭就显得很有本事,也是这小子偷摸想表达不服老娘管教的意思!”
介螭叫屈:“我不是……我没有……娘哎,不带这么冤枉人的!就是个名字而已,干嘛那么较真?
以前我还说我叫‘勉’呢,那时候你咋不反对?”
*注:“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出自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冷知识:龢,这字读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