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全国人民的安慰电报和信件,澳星b1的第二次发射,仍然进行了直播。
1992年8月14日,澳星b1的第二次发射,成为休斯公司的卫星,在全球历次发射中,入轨精度最高的。
打破了入轨精度的世界纪录。
这个记录,原本是由梁天担任特装车司机的【亚洲一号】发射任务保持的。
【这是一次理想的失败和一次完美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在国际商业发射上领域的,又一高光时刻。
“梁老头儿,你管这叫至暗时刻?”方原感觉自己被总设计师给忽悠了。
“你个小娃娃,怎么这么没有耐心?”
“我都蹲在这儿听你讲了一个小时了,还叫没有耐心?”
“你蹲着干嘛,你找张椅子坐着听啊!”
方原看了看梁星火,他原本是有一张随时可以招呼过来的椅子的,奈何银河之舰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有第三个人。
倒不是说,偌大的星舰,就没有其他可以坐的地方了。
但专门为他定制的椅子就那么一把,好巧不巧地被梁星火给坐了。
梁星火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
因为闭着眼睛假寐,也不可能看到方原有些哀怨的眼神。
以前吧,他只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脑组,现在倒好,连自己的椅子也支配不了了。
方原就这么蹲着。
倔强地没有召唤自己的椅子。
开玩笑,椅子来了,椅子上的人也就来了。
这么一搞,整得他有多想要接近【火星洞幺】似的。
就算要接近,也不可能当着人曾祖父的面啊!
梁天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回忆澳星b1发射的节奏里面。
发射中止,是一个全新的名词。
这個名词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达到“三赢”的结果。
如果这次发射失败了,保险公司需要启动赔偿手续,卫星公司需要重新对发射任务进行招标。
一系列的手续,都会非常麻烦。
麻烦在这里,可以约等于时间。
而休斯公司最缺的就是时间。
他们制造的两颗澳星,是用来替代运营寿命即将到期的第一代澳大利亚国家通讯卫星的。
且不说一颗澳星本身的价值就达到了1.4亿美元。
如果一直发射不上去,在通讯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只会比卫星本来的价值更大。
卫星保住了,对于委托方和卫星制造公司来说,就是一种劫后余生。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签了那么苛刻的合约,最后上赶着要提前支付尾款,以支持第二次发射。
唯有发射中止,既不成功,也不失败,才是这颗卫星,能够最快被送上去的方法。
90年代,卫星发射失败是常有的事情。
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空中爆炸,箭毁星亡,得从卫星制造环节,重新开始。
中国航天人创造出了第三种可能。
当大部分人都还沉浸在发射失败的悲哀里面的时候,休斯公司,却是看到了无尽的潜力。
那个时候,全世界航天人热议的,不是发射是怎么失败的,而是长二捆究竟是怎么做到在点火之后,又紧急关停的。
“对啊,梁老头儿,火箭是怎么停下来的?”方原不免有些好奇。
“我问了东哥。”梁天说,“他们一开始也不知道。”
“我们自己人都不知道吗?”方原问。
“对,一开始不就说了,这是世界航天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了吗?”
“然后东哥就去找原因了?”
“没有。找原因那是后面的事情。”梁天出声提示:“小方原,你想想当时的情况。”
发射虽然中止了,但火箭已经完成了点火。
点火的那一刻,长二捆的六台发动机,喷射出来的,是接近2000°c高温的火焰。
火箭虽然没有升空,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动。
肉眼都能看到有轻微的位移。
再想想这个时候的长二捆是什么状态。
整个一颗一个高达50米重达400吨,装满了航天燃料的巨型炸弹。
稍有不慎,别说是发射塔架了,整个发射场也会变成一片火海。
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仅仅只是摇摇欲坠的火箭和火箭携带的卫星。
地球航天发射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箭已经点火,但既没有升空也没有爆炸的情况。
火箭在地面爆炸,可比在空中爆炸的结果,可怕得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人,自然也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一秒没有爆炸,不代表下一秒没有。
发动机关停,还远没有到危机解除的时候。
地面设备系统指挥员请示了戢志东,带着抢险队员,不带一丝犹豫地冲到了发射塔架下面。
这个时候,航天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保住澳星,保住长二捆,保住卫星发射中心。
这个念头强烈到没有人来得及思考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发射台的周围,是漫天的气浪,和滚滚的烟雾。
抢险人员飞奔到发射台边上,看都看不清,更没有办法靠近。
为了避免被气浪冲走,抢险人员把手臂挽到了一起。
你靠着我,我推着你,就这么强行扑到了气浪里面。
发射塔架经过高温的冲击,脚下的胶鞋都吱吱作响。
航天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固定已经位移了十厘米的火箭,并且拔掉电源插头。
这个时候,只要稍微有点静电,或者信号干扰,火箭就有可能原地爆炸。
除此之外,火箭的体内,还有电爆管和引爆器一类的火工品。
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拿出来,也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抢险人员只有从40厘米见方的舱口爬进去,才能把这些火工品给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