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丞相在开年的河谷争夺战中,基本做到节节胜利,书生国王与暴兽国王组织的联合之军差不多都被苗丞相牵着鼻子走。最后在水淹谷城的策划中,如果不是守军杨石在关键时刻叛变,书生国王就应该随同他的联军一道命丧黄泉。当苗丞相一手导演的水淹谷城持续一整个夜晚后,在第二天天亮后,从后山冲流而下的水量已大幅度减少,苗丞相在睡了一安稳觉后,急忙带着关雄将军走近谷城来看结果。当苗丞相和将士们来到谷城,发现淹没谷城的洪水已沿着河谷渐渐褪去。整个谷城死一般的沉静,城门大开,谷城的街道上充斥这淤泥和各种各样被洪水冲来的肮脏之物。让苗丞相感觉诧异的是,整个谷城没有人影,也不见应该展现的满街道的尸体。苗丞相顿觉不妙,立即派夏雨到后山去查找杨石的下落。夏雨到后山没有见到杨石的踪影,从附近的山农那里打探到,杨石副将决堤放水后在天亮就离开了后山。苗丞相得知后,急得直拍大腿,原来杨石叛变了,坏了王国的好事,让书生国王带领的军队都毫发无损地撤离了。
别无他法,书生国王命不该绝,苗丞相在懊悔之余,也就只有组织王国兵士,彻底清理被水淹没过的谷城,随后让被书生国王事先也撤离出去的谷城百姓重新回到城内。苗丞相觉得,在自己的一手策划之下,当前的敌国两军是正在走滑铁卢,境况非常不妙,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应该抓住他们现在处于颓势的时候,再纵深进军对他们进行进攻,彻底打消他们的气焰,要他们从此一蹶不振,以后再也不企图染指河谷了。
谷城是翠竹王国的边境城市,从玄滩河谷穿过谷城面临的就是三国交界的云蒙山,爬上云蒙山山顶就进入牛邻国的领地。翠竹王国在屡次遭受牛岭国与麟石国的骚扰后,都没有找机会反过来对他们两发动进攻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巍巍的云蒙山做屏障,让翠竹王国望而生畏,因为别人在山顶居高临下对你发动攻击,你只有损兵折将,兵败而退,不可能有出击取胜的可能。但这次,苗丞相觉得情形与以前不一样,现在组织王国军队一鼓作气越过云蒙山去发动攻击,是难得的机会。因为书生国王带领联军惨败逃奔回国后,又被苗丞相派人散布谣言,采用离间之计,让书生国王被软禁在麟石国内。暴兽国王亡命逃窜后,从此不知音讯。现在两个国家都是处于群龙无首,是去发动攻击的绝好时机。历年来的河谷纷争中,苗丞相深深体会,要想取得河谷的安宁,只有把战争向纵深地带推进,让战事远离自己的国土。那就只有等到一有机会,就组织兵将挺进云蒙山,向敌人的领地进军。
因为是进入别国的领地去发动战争,苗丞相不敢贸然行动,因为没有有十足的把握保证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苗丞相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必须要保住自己的基本盘,不能因小失大。所有苗丞相在此次进军云蒙山的安排上体现得非常谨慎,自己与关雄,王太后带着主力部队驻守在已失而复得的谷城,仍然安排关雄将军作为谷城总兵,计划还是由关将军长期守卫谷城。进军云蒙山,苗丞相刚开始只安排比较精灵的夏雨带着一支军队,摸索着向云蒙山顶挺进。然后根据进军云蒙山事态的发展,采取下一步切实可行的策略。
夏雨带着翠竹王国的这支分队,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就爬到了云蒙山顶。进入了牛岭国的领地。当前牛岭国正处于混乱之中,国王被软禁,兵马大元帅田龙为对麟石国构成威慑,亲自带兵扎在两国交界的边境。所以其他地方的防守就显得异常空虚。夏雨将军虽然是小心翼翼的行军,但一路上却都没有出现能构成威胁的阻碍。夏雨是个算得上也是睿智而也谨慎之人,一路上越是没多大的阻碍就越让夏雨感觉内心害怕不放心。因为走出自己的国土,进入别国的领地,自己的这只军队势单力薄,他也懂得,苗丞相派他前往进军云蒙山,是在为下一步的主力进军窥探虚实。后面没有任何接应,贸然向敌国领地纵深挺进,说不定,会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圈套。所以夏雨将军干脆让军队停留不前。在越过云蒙山,进入牛岭国境内的的另一个叫双龙山的山寨上安扎下来。精明的夏雨之所以驻军双龙山,是因为他在出军前得到苗文丞相的指点。这个地方一是离自己的王国领地比较近,二是双龙寨的独特山势,具有易守难攻的特征,这对准备挺进牛岭国的腹地,一段时间能安稳驻军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增加牛岭国当前的压力,让他们仓惶而乱,苗丞相吩咐夏雨将军在牛岭国的领地,在双龙寨山上插满翠竹王国的军旗,这军旗在牛岭国的高山上随风飘扬,甚是耀眼。这在牛玲王国的黎明百姓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守在麟石国边境的田龙元帅,立刻感觉情况非常不妙,知道这是苗丞相在趁虚而入。现在必须组织力量前去拒敌,田龙元帅知道目前王国朝廷内没有可担此任的合适人选,自己在边境之地短时间之内不能赶到,再说这边的军情也还要处置妥当方可脱身前往。这时候,田龙元帅想到了刚叛变投身牛岭王国的杨石,杨石因受书生国王的引诱,目前正在牛玲国的朝廷里,因对书生国王的绝处逢生立下功劳,受到书生国王非常丰厚的嘉赏,杨石这段时间正在牛岭国吃喝玩乐,逍遥快活着。为了充分利用王国当前的可用之人,也为了考验杨石在投奔牛岭国后是不是对王国有可靠的忠心,书生国王决定先让杨石前去应付。具体怎样前去应对,善于在兵马场上游走的田龙元帅做了特别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