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刘宠将扶乐守将周颐派人送来的书信反复阅读,举棋不定。
周颐书信内容不多:“张飞骑不足三千,大王可于明日黎明发动逆袭,将其拖住。
末将率军出城列阵,竖矛如林,大王再徐徐自矛阵间隙退入末将军后。
以末将堂堂之阵,击张飞疲惫之骑,必能破之,此计比之末将与大王弃城同走更佳。唯大王明择!”
刘宠原命令周颐直接出城进攻张飞,掩护自己,然后大家矛弩混编,一起向南撤退。
周颐之计却是击败或打疼张飞,省得南下途中被他不停袭扰,难以从容行军。
周颐之计似是有可取之处。
当然也不排除周颐是有些自保的小心思,不愿意独军攻张飞,免得被刘宠丢下断后。
若是如此,刘宠也非苛察之君,可以接受。
刘宠将书信示以左右。
刘宠帐下富有经验的大将都没在梁陈边境之战中,左右不过是些曲军侯之类的军官,都没有什么主意,唯刘宠决断是听。
刘宠从未想到周颐会反,便复信同意依计行事。
翌日黎明,刘宠列方阵,弓弩上弦,指向张飞。
张飞骑兵也列阵。
随着与刘宠几次交锋,张飞也总结出一些经验。
跟向步卒冲锋不同,面对刘宠连绵不绝的弩箭,不能排布密集阵型,必须将骑与骑之间距离在拉宽一些。
散兵线突击,才能降低冲到弩阵之前被弩箭杀伤的损失。
当然,骑兵分散,其杀伤力也会下降。
但只要冲到近前,即使单挑,骑矛也足以击溃弩兵仓促拿起的腰刀。
刘宠军不动。
张飞率领骑兵小心接近,宛如将要对猎物发起攻击的狼群。
东方既白,双方紧张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忽然刘宠后方不远处扶乐城中一阵骚动。
城门打开,一队人马冲了进来。约莫有数十人,向刘宠军狂奔。
为首一人一边狂奔,一边向着刘宠高声呼喊。可惜距离过远,在斥候提醒下留神望去的刘宠听不清声音。
那队人后面紧跟着大队追兵,不时放射着散乱的箭矢。
由于行进间仓促放箭,效果不佳,偶尔射倒一两人。
为首一人速度极快,刘宠依稀看出乃是校尉陈众。
陈众丝毫不顾身边被射倒的同伴,边跑边喊,向刘宠拼命挥舞,希望引起注意。
刘宠眯起眼睛,努力辨认。后面追击之人看身形乃是周颐、赵陵等。
这是何故?
有人欲叛,因此发生内乱么?
周颐一家忠贞,陈众刚直可靠,他们都不会叛孤,莫非是会误会?
赵陵为人阴沉,是否他在挑拨?
在刘宠惊疑不定的思考中,城中有十几骑追出。
最先一骑带了双马,将一匹战马交给周颐。
周颐翻身上马,打马疾追陈众。
陈众距离刘宠更近了,似乎在狂呼“”速走”。
刘宠忙派一队弩兵出阵接应。
不等弩兵奔近,周颐骑着战马已追在陈众身后。
在刘宠震惊的目光中,周颐挥矛刺入陈众后心,矛尖从胸前透出。
长矛拔出,陈众颓然倒地,仍旧朝着刘宠的方向,右手无力地前伸,死不瞑目。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陈众论身手不弱于周颐,但狂奔之下,气喘吁吁,又一心示警,无暇顾忌身后,所以才被骑着快马的周颐一击得手。
周颐打马回转,与城中追兵一起,将跟随陈众的三十余人全部斩杀。
周颐大呼道:“大王,陈众叛乱,夺城不成,又来刺杀大王,业已为末将诛杀。请大王依前计行事。若大王还有困惑,末将愿为大王解惑。”
喊毕,带着数百矛兵快速向刘宠而来。
刘宠心中狐疑,命提高警惕,一部分强弩指向周颐。
周颐靠近些发现刘宠成战斗队形,剑拔弩张,大呼道:“大王疑我乎?何不撤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