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沉看了他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嘲讽。</p>
李伟给他的纸条上不但提出了这个良策,同时也讲清楚了这个良策对大明的好处,他现在是胜券在握,根本不在乎周子建等人的反对。</p>
“陛下,臣以为取士分南北,不但无害,还对大明大有裨益!”吴沉道。</p>
朱元璋眼神微眯:“哦?何解?”</p>
“陛下容禀,”吴沉好整以暇的拱了下手,“自建炎南渡以来,北方先后受金、元统治数百年,又经长年战乱,人烟断绝,虽然立国后朝廷迁徙了一些百姓过去,但依旧人丁稀少,并且也远比不上江南的富庶,这也是这次科举北方士子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p>
吴沉徐徐的说道。</p>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不禁轻轻点头,心中对这个吴沉的态度也大为改观。</p>
“若是朝廷科举榜分南北,则北方登第易,士绅贵族对北迁的抵触必然会大大降低,甚至会有人主动去北方游学历事,以北方士子的身份参加科举,这样可以加强南北交流,让大明人真正融为一体无分南北……”</p>
吴沉将分榜的好处一一道出,吴伯宗轻轻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良策。</p>
刘三吾、周子建等人更是惊异不已,虽然不想承认,但内心却对他这些见解很是钦佩。</p>
其实这种分榜跟后世的高考制度有些相类,人口多的省份高考简直是地狱级,而人烟比较少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则要相对简单许多,有些人也确实是会为高考考虑迁移户口。</p>
朱元璋听完也是轻轻颔首,不过看向吴沉的目光却是狐疑不定。</p>
吴沉从前表现平平,这次对此事却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让他颇为诧异。</p>
“嗯,你这番话说得倒也有理,如此不但解决了这次的科举舞弊之事,今后对大明也有不少好处。”朱元璋轻声道。</p>
吴沉心下窃喜,但表面上保持着谦虚的神态恭敬低头。</p>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又问道:“你现在还在翰林院是吧?”</p>
“是的陛下,微臣现如今在翰林院任检讨。”</p>
“嗯。”朱元璋顿了下,道:“这样吧,礼部正好缺人,你就回礼部暂代尚书之职吧。”</p>
吴沉闻言,心中大喜,激动的行了跪拜大礼:“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尽心竭力,必不负陛下所望!”</p>
原来他只是侍郎,这次不但回到礼部,而且还直接登顶文臣巅峰,他怎能不激动呢!</p>
在感谢朱元璋的同时,他心里却是更加感激李伟,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李伟给他的!</p>
“起来吧。”</p>
朱元璋淡淡的说了一句,便转头看向周子建和刘三吾等人,斥道:“哼,一群废物,口有千言,胸无一策!”</p>
周子建等人心中一凛,赶忙躬身低头,不敢多言。</p>
有了吴沉这些建议,科举舞弊之事总算得到了解决,朱元璋也不再犹豫,直接下诏,将再开北榜的事情公之与众。</p>
北方的士子见到此诏,这才彻底安分下来,同时也感到无比惊喜。</p>
这下他们不但无需再担心舞弊之事,而且少了南方士子跟他们竞争,登第的机会也大大增加。</p>
吴沉在出了皇宫之后,便又立刻去拜见了李伟,将奏天殿上的事详细的告知。</p>
“这次多亏了公爷提携,下官才能更进一步,此等大恩下官铭记在心,公爷今后若有吩咐,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吴沉禀报完阅卷的事,又再次向李伟表了下忠心。</p>
“呵呵,都是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尽忠,吴大人不必如此客气。”</p>
李伟笑道,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此时的模样跟朝中那些深谙权谋的伪君子别无二致。</p>
“是是,国公说得是,国公赤胆忠心,克己奉公,令下官钦佩……”</p>
吴沉不愧是翰林出身,文采过人,李伟虽然不爱这些溜须拍马,也听得并无反感。</p>
等他说了片刻,李伟便打断了他,提醒道:“对了,等这些北方士子登第之后,你也要对他们多加照顾,这次毕竟都是咱们为他们争取的机会,正所谓帮人帮到底。”</p>
吴沉微愣,随即明白过来,连连点头:“国公说得是,下官明白。”</p>
这次北方士子能有重考一遍的机会,都是他献的良策争取来的,有这份恩情在,这些人若是知恩图报,今后就必能为他所用。</p>
当然,更是为李伟所用。</p>
朱元璋借郑志华的一番言论给他拉了不少仇恨,大大削弱了他在朝中的影响,但随着他的学生和这些北方士子入朝,他的权势定会再次膨胀。</p>
铭记下邗国公的指示后,吴沉便告辞离开了。现在赵瑁被下狱,他回归礼部主持部务,这再开北榜的事自然需要他来办,这段时间有得忙了。</p>
这次可能是因为吴沉献策献得早了,事情得到解决,朱元璋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开杀戒来平息众怒,不过赵瑁那些人也没落着好,虽然没被杀,但也被发配戍边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更没机会重归大明的权力中心。</p>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吴沉,但朝中群臣都不傻,稍微往深了想,看看此时吴沉对李伟的态度就知道,其实这事最终的受益者是他们口中的奸佞邗国公。</p>
朱元璋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事,但他并不担心,这些初入仕途的士子想要晋升到朝廷的权力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无需担心。</p>
文臣这边暂时稳定了下来,有“士绅一体纳粮”这道利剑悬在头上,朝中的群臣始终是李党的死对头,即便有吴伯宗、韩宜可这些人的支持,李伟在朝中也并不占优势。</p>
早朝,吴沉先是禀报了再开北榜的事情,现在这件事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p>
“陛下,再开会试的事务礼部已经在准备了,另外有些北方的士子因中途艰辛,最近才赶到京城,本以为自己错过了科考,听说陛下再开北榜,都是盛赞陛下仁德……”</p>
吴沉详细的禀报道。</p>
这些被李伟安排人暗中拖延的北方士子敢算是因祸得福,虽然来晚了,却正好赶上再开北榜。</p>
当然,这些人在听说了事情的具体经过后,也是对吴沉这個进言再开北榜的礼部尚书很是感激,而吴沉也明里暗里的提示他们一切都是邗国公的功劳。</p>
朱元璋听完这些轻轻点了点头:“嗯,那就赶紧准备吧,北榜的取士数量要与南榜数量一致。”</p>try{ggauto();} catch(ex){}
“是!”</p>
吴沉恭声应下,见朱元璋没别的吩咐了才退朝班之中。</p>
詹徽瞥了他一眼,心中暗骂奸臣,随后才出班奏事。</p>
“陛下,关于南榜进士的安排,吏部初拟一甲授员外郎,郑志华入工部,鲁修入兵部,叶青去入礼部,二甲择优者授主事,或都察院、五寺、六科等同等职位,余者入各司观政,留待拔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