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百姓很朴实,他们不缺血性,也不缺对这个朝代的认同和归属。
是的,古代人也爱国,听起来有些违和,不过是把爱国换了个说法,叫“忠君报国”。
崇尚数千年的忠义之道,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统治者愚民的工具,因为从古至今,只要这个国家不是太软弱,君主不是太昏庸,百姓都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并维护这个国家。
所以当高句丽军报传到长安后,长安城沸腾了。
数十年世仇,今朝已雪。
作为这场灭国之战的主帅,李勣在大唐的威望已达到了巅峰。
无数百姓自发来到英国公府前,不需要国公府的人做什么,他们只是默默地站在门外,面朝国公府的牌匾长揖一礼,表达心中的钦敬。
行完礼就走,不给国公府的人添麻烦,再咬咬牙掏几文大钱,打一坛浊酒,三五好友相邀,找个顺眼的地方一坐,斟满浊酒朝高句丽方向遥遥一敬,再说一句“英公壮哉”“大唐万胜”。
今日,是属于大唐人的狂欢。
长安城每座酒肆酒楼,每家客栈楚馆,每户权贵或贫寒人家,都在为大唐这场卓绝的大胜而欢呼,买醉。
朝廷的征战,本来与百姓无关,为了这场征战,百姓们甚至还要付出更多的赋税徭役。
可是当平壤城破的消息传来,百姓们仍然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一场举国物力人力相倾的国战,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上午时分,当捷报已满城皆知之时,太极宫门悄然打开,李治传出了圣旨。
长安城接连三日取消宵禁,臣民共欢,贺东征大捷。
这道圣旨将长安城欢欣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大街小巷敲锣打鼓,酒肆酒楼座无虚席,处处可闻“大唐万胜”的欢呼,还有大白天就已狂醉,踉跄倒地大睡的醉客。
隋炀帝没解决的事,太宗先帝没解决的事,在当今天子的手中解决了。
善战的名将,精锐的王师,以及千万农户咬着牙忍着饿贡献出来的粮草和劳力,还有不可阻挡的国势。
这一天,大唐帝国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瞬间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国公府前人来人往,许多百姓都来府门外行礼,李思文和李钦载父子俩又不敢怠慢百姓,于是索性等在门外,有百姓来行礼,父子俩便还礼。
一直到下午,行礼的人终于少了一些,李钦载累得不行,李思文嘴上严厉,但还是心疼儿子的,李钦载需要静养,怎能长久做此劳累之事,于是让下人推着李钦载回后院休息。
李思文不能走,除了应付门外的百姓,他还要应酬登门宾客,都是朝中的同僚和老将,更不能怠慢。
李钦载回到后院刚躺下,吴管家又匆匆赶来,一脸难色地告诉李钦载,东宫有请。
李钦载当即便坐了起来,神情颇为意外。
东宫?李弘?
回到长安后,听说李弘病重,李钦载本来打算去东宫探望李弘的。
他对李弘的印象不错,连史书都书以极高评价的这位太子,实际上人确实不错,谦逊有礼,不戾不傲,风度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