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弩种类竟如此之多?”</p>
李世民看着稀奇古怪的弩机样式大感新奇,然后就想起来了最爱的武器:</p>
“不知后世之弓,有何变化?”</p>
从私心里,李世民觉得儿子武举的选拔标准很可能跟自己有关。</p>
因为如今百骑司的选拔就是如此,可以不会用刀剑,但必须能开强弓,善骑马,会骑射。</p>
至于百骑司的选拔标准当然也是李世民自己定的。</p>
这被诟病的武举标准对李世民来说只能算提个醒,因为本来就不打算按照此类标准去选拔武将。</p>
他李世民和李靖都再清楚不过了,单单力气大有啥用?</p>
至多也就是有一点分歧,比如李世民更强调临阵时对战机的把控,李靖更侧重于对军略的制定。</p>
但总之,此时看到弩机这多种多样的变化,他心里对后世弓能变成何样万分好奇。</p>
于是李世民求助的眼神递到了在场唯一将作监那里:</p>
“立德可能依此制新弓?”</p>
此时阎立德已经忙的根本没有空暇去敷衍大唐皇帝,因此只能递了爱莫能助的眼神。</p>
李世民这才看到阎家兄弟正画笔不停,力求将那些展示的弩机一一抄录。</p>
李靖倒是宽慰道:</p>
“按此所比,如今我唐弩机不过是腹弩,略显简陋。”</p>
“此般诸图,不啻于急援。”</p>
杜如晦也凑了过来:</p>
“大家,相较于这弩机种种制法,正如《淮南子》所言乞火不若取燧一般,还是仿后世科学之法更为重要。”</p>
“如后世所说,弩机之演化皆为避其短,此言洞若观火,因此亦能言,育马皆为养其长。”</p>
“简单之见,直指要害,这或便是科学举事之法。”</p>
李世民对这些言语向来听得进去,此时听杜如晦一说,也不由得频频点头,然后问道:</p>
“依克明之见,如何仿这科学?”</p>
后世之强他是看得见的,但问题至今也没真正见到物理学科学的典籍是个什么样子,因此也是有点茫然。</p>
对此杜如晦一笑:</p>
“后世早有言,算学地位尤逾科学。”</p>
“陛下若开科举,请并重算学。”</p>
……</p>
成都府衙,刘备一看到那被标注绞轮弩的东西就笑:</p>
“这不是黄夫人弩吗?”</p>
孔明嘿嘿一笑:</p>
“还是略有不同的,但内里想法颇为近似。”</p>
孔明对这东西自也是并不陌生。</p>
得自后世的八牛弩便是以绞轮上力,这东西与圆车的相性实在太佳,因此最终巨舟上的船用巨弩就是多个绞轮联动,由人蹬车上弦。</p>
荆襄之战前孔明还与夫人通信聊过将八牛弩缩小的问题。</p>
最终因为变小后,弩弓臂太容易被复合三弓拉断了,只能作罢。</p>
但装在手持弩上的绞轮倒是保留了下来,这类特制弓的力量更大,但相应的上绞轮要耗时久一点。</p>
夫人来信说优点是这东西用起来更简单,完全可以三人一组带三张绞轮弩,两个人只管上弦,一个人只管射击。</p>
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强弩弦材质以及绞轮价格着实不便宜,若是要列装一个小队,价格都快赶上骑兵了。</p>
而如果再算算日常的维护费用,比骑兵还要贵三分……</p>
因此孔明拿到后研究了一段时间,选择重新将较贵的绞轮重新拆下来。</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