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仰着头不去看兄长,只是据实所说道:</p>
“然观前朝旧事,恐怕太后临朝称制之事依然难避。”</p>
赵匡胤瞥了一眼不敢跟自己对视的弟弟,淡然道:</p>
“称制便称制,有武后前车之鉴,有公卿斧正朝纲,终归还是要行还政之举的。”</p>try{ggauto();} catch(ex){}
赵普在旁边只是笑,一言不发。</p>
【神龙政变成功,李唐复立,举朝上下欢欣鼓舞,但唯独姚崇哭得声嘶力竭,显得特别刺耳。</p>
姚崇咱们此前聊到过,神龙政变的五王里有两个都受他举荐,张柬之事成后还特意去通知他。</p>
这一哭哭得张柬之就心发慌,问如今大喜的日子,您搁这儿不合时宜就不怕落罪?</p>
姚崇倒是振振有词,称无论如何他都是武则天的臣子,为阿武悲泣那是情发于衷,即便因此落罪那也是心甘情愿。</p>
这番话语让重新坐上皇位的李显很是不喜,干脆就遂了姚崇的想法,去相职,贬亳州刺史。</p>
张柬之等神龙五王无不哀叹,认为老先生只是头脑发昏说了胡话,等回头咱们五王动动手接济一下便是。</p>
但实际上姚崇乃是中唐名相,与张九龄宋璟齐名,民间皆称贤相,这样的人对于时局的把握,比张柬之不知要高出多少个房玄龄了。</p>
姚崇去了亳州遛马钓鱼日子过得很是惬意,留在京城的五王不到一年就连遭贬黜,最终无一善终。</p>
事实上神龙政变之后的朝堂政局没人能看得懂,比如李显完全不避嫌的效仿高宗时二圣临朝,将韦后也请到朝堂上干预朝政。</p>
比如李显去拜见武则天一趟之后,便飞速重新启用武家人,武三思任司空,武攸暨任司徒,武家权柄相较于武则天在时反而更盛了。</p>
在这当中神龙五王都坚定的投了反对票,但这种行为对李显来说反倒坐实了五王就是弟弟那边的人,愈发不信任。</p>
让后宫干政,并且再度启用武家的李显依然觉得没有安全感,在跟武三思商议了一番之后,武三思拍着胸脯将这件事应承下来,隔天就打通了上官婉儿的关系。</p>
上官婉儿用咱们现在职位类比,约等于当时的第一秘书。</p>
李治还没死时上官婉儿就被阿武召入宫中掌宫中诏命做了贴身秘书,后来称帝后甚至连诏敕也交给她起草,因为政务能力太过强悍,后来即使犯了死罪也不过是在脸上刺字了事儿,连官职都不带降低的。</p>
直到696年,七十几岁的阿武干脆百司奏表都交给上官婉儿裁决,一人独掌军国谋略,同样的也培养出了相当一批个人班底。</p>
这样的人才是羽翼不丰的李显所渴求的,经过武三思的撮合,上官婉儿进了李显的后宫,拜为昭容,依然掌管诏敕文书之事。</p>
这样的联结算得上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只不过这当中李显的帽子需要稍微承受一点压力。</p>
因为武三思搞定四十多岁且被刺面的上官婉儿用的手段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而等到上官婉儿入了李显后宫就基本就不加遮掩,史书形容两人的关系是“淫乱”。</p>
你以为武三思是为了武家忍辱负重?格局低了,人家看上的是整片森林。</p>
经过武三思的劝说,李显同意了后宫嫔妃皆可在长安设外宅,出入宫禁不需禀报,这样确实让李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大片党羽,虽然形式可能不是很好看。</p>
“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出入不节,朝官邪佞者候之,恣为狎游,祈其赏秩,以至要官”</p>
李显重新登基后的一年里,看着忠于自己的势力不断扩大,或许还是有点志得意满的。</p>
虽然这个朝堂上有点发绿,但……问题不大!】</p>
汉长安诸人目瞪口呆。</p>
张飞以拳击掌心恍然大悟:</p>
“俺懂了!这李显便是来展示做天子的下限的。”</p>
“这样便显得那女帝更有可取之处,倒是一片赤诚孝心!”</p>
庞统表示对三将军的看法大受震撼,和鲁肃感叹道:</p>
“这李显懂得屈身忍辱,倒是有孙侯之风也。”</p>
鲁肃斜眼看着这个昔日同僚哼了一声表示不同意:</p>
“孙侯非痴愚之辈。”</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