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86章从太一到上元【实质上来说,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因为正月初一是实际上的一年之始,所以繁杂事等皆集中在了这一天,很难得闲。</p>
对平民来说,从晋代开始就有了守岁习俗,正月初一天亮的时候除夕守岁方才结束,等互相庆祝之后就各回各屋睡大觉去了。</p>
皇帝和百官就要更忙一点,比如大朝会是写到《周礼》里的,是封建时代最高规格的朝仪,从秦汉至明清,大朝会历代沿袭,从未断绝。</p>
除此之外,每个朝代还会有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秦朝正月初一还需要祭天,唐朝把祭天挪到了冬至,但增添了一个“大陈设”给藩属国开眼,宋朝打仗不行自然也很难给藩属国上眼药,于是干脆把流程扩展到三天,第一天开会,第二天一起吃饭,第三天举行运动会,让大宋武将跟西夏、交趾、大理等国比射箭。</p>
关于过年的杂事上,古人和现代人其实还挺有共同语言的,比如过年礼节已经初步完善的唐朝就有不少关于初一元日的作品,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白居易的《元日对酒》。</p>
这首白居易七十岁所作的诗歌更多是抒发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但其中也记录了唐朝人过年时不得不面对的应酬:</p>
元日出门的话,见同辈需稽首,见长辈需跪拜,与座宴饮皆需饮酒,归家往来多有劳累,某种意义上来说跟咱们现代确实大差不差。</p>
也是因此,上元节这个真真正正所有人都能参与的节日,才正式兴盛了起来。</p>
而上元节的兴盛,与腊八除夕等差不多,基本还是汉朝定时间,唐宋定兴盛这么个流程。】</p>
“这元正日,后世唐与宋固然忙,为何独独跳过我汉?”</p>
同时,在《太初历》中,武帝也亲自指定正月十五是祭祀太一的日子,于甘泉宫燃灯至天明,为祭祀礼节,民间也开始效仿。</p>
西汉时道教尚未形成,当时祭祀的对象除了三皇五帝外还有的就是山川河岳诸神,缺乏一个统一至上神的观念。</p>
而在“独尊太一神”这个流程上,汉武帝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p>
“除此之外,还需考地方计簿,明地方一年得失,需据此定长吏功过,安番邦人心,何有闲时?”</p>
先是有方士跳出来称太一有多厉害,得到武帝嘉许,打破了先秦时的天帝神观念,开始正式立坛祭祀。</p>
说起来那被曹操挟持的天子,众人也是满口赞同:</p>
是哇是哇,咱大汉天子那可真是太辛苦了。</p>
此事稍歇后,孔明倒是想起来了此前光幕所见:</p>
“那唐之李世民以金制名刺,勒庆贺之言,后世谓之官民皆效之,或便是为了解此般过年辛劳。”</p>
随后还没几年呢,河东就挖出了一个古鼎祥瑞,而且很巧的是这个鼎上刻的就是太一辅佐五帝的景象。</p>
如果与藩属国使者比箭是個好主意的话,那汉唐为何皆未想到?</p>
学说上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神道祭祀武帝也开始倡导“独尊太一神”。</p>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汉武帝大搞祭祀,甚至在封禅泰山时采用的也是祭太一神之礼,正式将太一捏成了汉王朝的至高神。</p>
对众人的拱手刘备,只是称天子辛劳,自己愧不敢当。</p>
这东西后世还收了一张呢,孔明还有印象。</p>
关于这宋朝的过年独特流程,在场的都是不是傻子,谁能不懂。</p>
刘备满脸笑容发着牢骚,掐着手指头算道:</p>
“从光武皇帝起,我汉天子岁首皆需临德阳殿,公卿将相文武百官,州郡长吏,部族酋长,番邦数十国使臣皆进表拜贺,单单此事便可称劳心劳力。”</p>
毕竟元正时他也就和臣属饮一杯酒吃一顿饭罢了,何苦之有?</p>
反倒是如今那被曹贼挟往邺城的天子,才是真的苦。</p>
【与正月初一不同,正月十五基本可以说是追求“文化融合一统”的汉武帝所亲手“捏”出来的。</p>
身不在宋,自然无法评判对或不对,但众人看着这样的流程,倒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股无奈之感。</p>
说是牢骚,但玄德公语气当中并无不满之意,于是众人瞧瞧那宋朝无可奈何的处置,再看看主公嘴角的笑意,于是也只能一起拱手称主公劳累。</p>
同时记得清楚的还有后世对其的评价,称贺卡直至后世依然还有用到。</p>
说白了不就是武功没落,遂以旁门左技之法称雄嘛。</p>
从这里看,后来武则天大搞祥瑞这套玩法,很难说到底从刘彻这儿取了多少经,水平上差远了。</p>
后来到了东汉,《太平经》这个造反指导纲领被逐渐完善,桓帝时道家的天才人物张道陵首次提出了“三元节”的说法,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分别指定了祭祀时间,内核逻辑其实跟后来张角的符水有点类似,都是通过禳神驱厄来蛊惑民心。</p>
而众所周知,宗教向来都是擅长蹭热度的,最早的道教也不例外,而其中的“天官”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大汉太一神的指代。</p>
刘彻指定的祭祀太一的日子,随着汉朝的消亡,经过南北朝的演化,也就自然而然得名上元节。</p>
南北朝之后,隋朝便已经有了过上元节的传统,等到唐朝更进一步——毕竟“众所周知”,李唐皇室是道家老子的后代嘛,也因此上元节就成了唐朝的法定节假日。</p>
虽然变成了上元节,但汉武帝亲自制定的祭祀太一神的方法还是流传了下来,即“燃灯”。</p>
而这种过节方法,对唐朝人来说那可太受欢迎了,毕竟你不可能在白天燃灯,而在晚上过节的话,宵禁的禁令也就被顺理成章的暂时取消,百姓得以彻夜狂欢,这在宋之前的古代是很难以想象的。</p>
另外,上元节能在唐朝极尽流行,除了因为处于元旦之后可以让所有人尽情释放压力之外这个因素外,更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是唐朝实际意义上的情人节。</p>
上元开,宵禁解,男女相约,百无禁忌,这便是唐朝上元节的真实情景。</p>
《旧唐书》记载,神龙政变四年后的上元节,李显和韦后微服私访溜到长安市井看“烧灯”。</p>
为了昭显天恩,李显额外敕令放宫女数千夜游纵观,结果没想到的是,等到天亮时重新查验宫女人数反而有很大缺口。</p>
李显遣骁骑追查,最终查明是不少宫女在上元节当晚便与宫外的少年坠入爱河,最终选择与如意郎君“阴通逃逸不还”,也就是俗称的私奔。</p>try{ggauto();} catch(ex){}
后来宋朝时,上元节的情人节属性愈发明显。</p>
比如欧阳修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把男女约会之景写的清清楚楚。</p>
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写的也是上元节,因为太过出名就不再赘述。】</p>
“这太一之尊,三元节之变,竟是循此之理。”</p>
杜如晦倍感新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