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415章天下表率汴梁宫殿当中的商议并不能影响到其他处。</p>
展示完画作之后,镜头一转,一张金银相错的矩形金属板映入画面。</p>
一双手探入画面,以锦缎包着将其小心的拿了起来,来回翻转着将每个细节都呈现了出来。</p>
小金属卡的底色呈赤铜色,首先呈现的一面是一幅以银丝錾错而成的图画。</p>
银丝蜿蜒,在偏红的底板上勾勒出了欢庆的高楼、人头攒动的长街、火树银花一般的打铁花之景,空中部分尚还漂浮着一盏盏灯火。</p>
将这金属卡翻过来,另一面则是鎏金文字,启头是工整的“闻莽”两字,主体部分也是龙飞凤舞的“三秦欢庆,迎送一宵”。</p>
署名的部分则可谓是密密麻麻:汉刘备、诸葛亮、张飞、庞统、法正、鲁肃、简雍、马超……</p>
以及署名最末还有另起的一行小字:代关羽赵云徐庶黄忠遥敬。</p>
显而易见,就如此前那署名“帝李世民”的赤金贺卡一般,这小金属片也是一张贺卡。</p>
【感天动地!这次的署名终于不是文盲了,泪目。</p>
单凭这点,这张贺卡绝对算得上UP主收到的年度最佳礼物!</p>
之所以如此评价绝对不是因为这一面错银一面鎏金的工艺,天地可鉴!</p>
另外这署名实在是太复杂了,都有鲁肃了,怎么不见我最爱滴十万哥?】</p>
〖你那是馋十万哥吗?你那是想要用十万哥刷战绩,你下贱!</p>
不过说真的这署名确实复杂,怎么看感觉都有点重文轻武,这不去魏国牛两个武将过来?</p>
让我来的话,张辽张郃徐晃庞德都相当不错嘛,实在不行还有年青一代的邓艾郭淮,都是好苗子,拉拉科技刷刷属性,出门就暴打曹阿瞒。</p>
其实这也不算差吧,毕竟五虎上将都已经凑齐了,花两年时间平天下足够了,不一定非得招五子良将。</p>
确实最好两年内把天下横推了,不然庞统法正鲁肃……好家伙没一个长命的。</p>
该说不说邓艾确实不错,只是可惜想要招募需要占了新蔡,这儿又不好守……</p>
邓艾也太远了,还不如说说这贺卡,真好看啊。</p>
废话,赤铜作底错银作画,再鎏金书字,这东西要在墓里发现也能算国宝了。</p>
确实国宝,因为其可能揭示了三国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唉,要是真的就好了。</p>
罗贯中: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p>
前面忘了,中间忘了,结尾也忘了,总之,两开花。〗</p>
汉长安将军府中,鲁肃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种表情。</p>
即便与孙侯闹得很不愉快,但终归也是为其劳累了十几年,很难说出什么决绝之言。</p>
好在在场的众人就好似没看到孙权两字一般,张飞更是嚷嚷道:</p>
“这后世说话委实教人生气!”</p>
庞统顿时侧目:“翼德竟知矣?”</p>
什么短命之说,庞统丝毫不在意。</p>
后世所知的凤雏庞统,益州中流矢而亡;他大汉军师庞统,汉中雍凉纵横裨阖,出入军阵皆有亲卫强盾相护,压根不带怕的!</p>
调侃了张飞一下,庞统转而注意到被后世着重所说的名字,琢磨了一下道:</p>
“这邓艾,若早前知其名,当于南阳寻觅其人也!”</p>
庞统作为荆州本地人,对本地和中原氏并不陌生,据他所知汝南新蔡并无邓氏。</p>
说起来邓氏,当首推南阳邓,春秋时楚国灭邓国,邓况携宗族迁至南阳,后来光武皇帝时还出了云台二十八将的邓禹,南阳邓氏愈发兴盛。</p>
直至赤壁之战曹操败走,退回北方时卷荆州精华之所在,南阳邓氏尽迁于北,散落汝南诸地,与这邓艾需在汝南新蔡招募也能吻合得上。</p>
故而庞统方有此感叹,如今南阳已为云长所克复,但南阳邓氏族人早已被强迁走五年矣,邓艾与其家人应当便是被裹挟其中。</p>
“若为纯良之辈,则终能共事也。”</p>
对此孔明倒是不担心,毕竟科举初见成效,等灭曹贼之后再兴科举,这邓艾只要有才则必能脱颖而出。</p>
不过想到邓艾,孔明便也顺理成章想到了小姜维,不知等将来若真能招揽来这邓艾,与姜维相见会是何景?</p>
一时间孔明都觉得有些期待了起来。</p>
孔明还在畅想,那边刘备则是看着后世所说的“天团”之语也略有一点迟疑:</p>
“孔明,那张儁乂……”</p>
若说对这张郃没一点想法那自然是假的,无论是其临阵巧变察机之能,还是出其不意稳中有变的领军之才,皆为刘备看在眼里。</p>
虽不是能破敌灭国之上将,但绝对是担得起良将这个称呼的。</p>
结果就这么被曹操扔在这里不闻不问,既不以生俘交换,也不以钱粮易之,刘备都想遣秘使去问问那曹丕,用多少斤蔗糖能换取张儁乂的妻小?</p>
对此孔明也只能苦笑:</p>
“主公若有闲暇不妨拜访一二,以免张儁乂心躁。”</p>
“至于其他事……等西出潼关,则必有变机也。”</p>
简单议定之后,几人也重新抬头看着光幕,眼看着后辈用绸布小心衬垫着,但仍旧爱不释手的样子,张飞乐呵呵道:</p>
“这后世喜欢,那便再好不过也。”</p>
刚刚过去的新年是张飞几十年生涯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衣食足而屋舍暖,仓廪有余粮,直街有欢庆。</p>
也是那时,军师说要仿后世作一贺卡,使众人联名共祝,那贺卡上的落款除了远在荆益的几人,皆为亲手所书。</p>
光幕上那后辈翻来覆去又看了几遍之后,方才依依不舍将其郑重装盒收了起来。</p>
最后展出的是一组瓶子,透过透明的瓶身能看到内部棕黄色的液体。</p>
“这是……油?”孔明看其模样猜测了一下。</p>
【这個更加简单,香油,或者更确切的说,芝麻油,要是非得加个前缀的话,那就是古法压榨芝麻油。</p>
味道醇厚,色泽剔透,跟现在市面上卖的感觉差别也不是很大。</p>
要说唯一值得注意的大概就是瓶身上凸起的标字:贞观五年左藏署。</p>
唐朝的左右藏署和两京诸市署属太府寺,掌长安和洛阳的市场贸易,调节物价掌管国库,这些都是太府寺的职责。</p>
因此有这个标志的也算是皇家御用之物了,只不过这个透明玻璃瓶怎么看都不像唐风的,反倒是像两元店风格的。】</p>
〖两元店笑死,什么大实话。</p>
话说我记得上次大佬送了麦子和盐,这次送油,下次送个米面那基本就齐活了,让文盲直接享受编制内过节待遇。</p>try{ggauto();} catch(ex){}
话说为啥是芝麻油,唐朝用油的话不应该是……算了我也不知道。</p>
这个反而还挺正常的,汉唐宋三朝最常见用的油就是芝麻油,宋代的记载当中说“油通四方可食与燃者,惟胡麻为上”说的就是芝麻油,这个作物汉朝经西域传入中国,所以也叫胡麻。</p>
我记得之前说到大豆的时候说过大豆是本土作物吧,为啥没用来榨大豆油?</p>
古代工艺不行主要是,清朝百姓也有记载,同样都是二石原料,菜籽能出油八十斤,大豆拼了命也只能榨二十二斤,差太多了。而且没有现代工艺的情况下,大豆油质量很差,宋朝人抱怨大豆油异味太重只配煎豆腐,元朝人说大豆油味道不好不说,吃多了还会中毒,跟二石出油百二十斤的芝麻根本没法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