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还难以看清楚的道路,但刘备隐隐感觉,恐怕后世的天子缘何消亡,封建时代如何结束,诸般答案皆在这条路的尽头。</p>
……</p>
甘露殿的景象也与洛阳别院没差太多。</p>
诸臣忙碌,李世民深思。</p>
长孙皇后欲言又止,但看着夫君蹙眉的模样,最终还是选择贴身靠过去,轻声问道:</p>
“二郎可是……”</p>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便摇摇头意有所指道:</p>
“吾…不忧也。”</p>
看着长孙皇后眉眼间不信的模样,李世民笑了笑干脆将其揽了过来笑道:</p>
“既知后辈之愿,知后世之伤哀,吾废此寻理之道则愧于心。”</p>
“自反而缩,方可面千万人而往,面褐宽博而不惴。”</p>
“吾凭此勇理,平乱世以存身,缘何废焉。”</p>
说的复杂了一点,但李世民心里此刻想的很是清楚明白。</p>
与其去惦记什么唐传万世之类不靠谱的事情,还不如切切实实推进这被光幕递到眼前的寻理之道。</p>
毕竟光幕当中于史诸事已经不厌其烦的说明了,即便是千古一帝对身后百年事亦也无能为力。</p>
不……别说百年事了,想想雉奴与那武则天的诸事。</p>
光幕虽对其讳言不少,但依据武则天之事反推一下便知,他李世民连死后三五年的事都决定不了。</p>
故而此时的大唐皇帝心态放得很平——朕如今也不过才三十三岁,怕什么?</p>
甚至心下还有余裕去惦记今遭才搭上话的那个洪武帝:</p>
这朱八八……咋就那么平静接受了能与赵构斗的旗鼓相当的朱祁镇呢?</p>
因为后世曾戏言让他与朱祁镇互“穿越”,故而他对那朱祁镇家底记得还挺清楚。</p>
上承盛世,下领强军,结果能被北胡生擒,当真无法理解。</p>
不过嘛……经过后世这么详述完颜构之过,再想想他当时知晓玄宗之祸、武周代唐、武韦之乱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儿的时候的心情。</p>
李世民对未来不由得期待了起来。</p>
……</p>
坤宁宫中的朱元璋想不明白:</p>
“这文字对咱的诘问…是何意?”</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