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君臣之间的对话让整个华盖殿的众人大气都不敢喘,毕竟去岁时陛下因胡惟庸之事罪甚广的情形他们记得还清楚,当时亦有人言说胡惟庸乃大司宪同乡亲信之事但最终也不了了之,故而有人猜测可能当时大司宪告老不知,但眼下又似还有隐情。</p>try{ggauto();} catch(ex){}
寂静的气氛当中,朱标清楚听到了的母亲轻轻叹了口气,这让他倒是替李善长庆幸了两分。</p>
毕竟当今之大明国,若说能拂老爹之意的,也就唯有娘亲了,这一点上他皇太子都办不到。</p>
知此事的人也不多,毕竟寻常爹爹决断大事时娘亲也不会在场,但今天反倒是个例外了。</p>
果然,朱标能清晰感受到爹爹身上的怒意消退了不少。</p>
朱元璋挥挥手递了个眼色,于是有个锦衣卫忙不迭的放下手中的笔,轻踮着脚悄无声息的一路小跑过去,接过了李善长手中的头冠。</p>
随后明天子方才挥挥手道:</p>
“善长既已功成,当寄情山水以昌大明之文道,或乃家国之幸。”</p>
对此李善长顾不上花白的头发有些散乱,顿首谢恩,随后又是一番进退不知所措,又被朱元璋不耐摆摆手,方才小心的将半个屁股放在了椅子上。</p>
事情似乎暂且告一段落,不过朱元璋倒是又看到大外甥李文忠一副探头探脑的样子,等他别过头去,就听到了其轻声的问话:</p>
“大……李公啊,你真收那两百金了?往昔大事向来清醒,怎么小事反倒拎不清了?”</p>
朱元璋不去看李善长的脸色,心下反倒是叹息一声,若是真能大事向来清醒,恐怕……</p>
但旋即这个想法也是一顿:勋贵旧从当中,大事真能清醒者,又有几人?</p>
【不管刘伯温是咋死的,但从大明当时的政局来看,确实使得胡惟庸的位置愈发稳固。</p>
毕竟有资格空降丞相的三人,一个死,一个摆,还有一个是咱老胡的挚爱亲师。</p>
而在此之外,若论按功劳擢升,谁又比得上咱这白天批政务晚上烹河豚的第一副宰相?</p>
地位愈发稳固的情况下,胡惟庸也终于迫不及待的品尝起权力的美酒来了。</p>
套用皇叔的话说就是,我胡惟庸舔了一辈子才有今天,还不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p>
其实想也知道,在明初中书省的结构当中,有左右丞相两个正的,还有左右丞两个副的,还有数个参知政事这样有权力发表意见的,这套设计主打的就是一个互相掣肘互相监督,共同行使着丞相这个庞大的权力。</p>
而本该至少是四个人分润的权力被胡惟庸一人掌握,想也知道有多爽。</p>
对此史书记载的也比较清楚,“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p>
说白了就是专权,而朝野也很实在,既然你老胡说了算,我来你这儿拜码头还不行嘛。</p>
“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p>
到了这个时候,大明初期淮右和浙东的冲突实际上已经结束,胡惟庸用宰相这柄利刃对大明朝内外宣告:</p>
什么浙东浙西淮东淮西的,在大明只能有一个话事人,那就是我胡惟庸!】</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