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有功将士三日后再行封赏,三日后本帝将完善帝国军制,做到让有功将士都得到封赏!”
“帝君万年!”
既然陆冥有能力,那公孙策也不好在说什么了,只好退了回去,继续解决别的事情。
到晚上,除了军制和官员安排外所有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陆冥带着心腹重臣来到了自己的住处正陵殿,开始着手完善帝国的制度。
慕容战带着子嗣回到住处后,忍了很久的慕容战马上就开始了疯狂的大笑。
深知大冥帝国有锦衣卫的慕容欣立马制止了他:“父王,这里是帝京,大冥帝国锦衣卫无处不在,慎言!”
慕容战哈哈狂笑:“我实在是难掩内心的激动,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得到帝君的赏识!”
他看着自己的子女和没能进殿面见陆冥的大将:“你们要记住,帝君赏识我们,对我们有知遇再造之恩,不论何时何地,我贤鴦部落一族都要誓死效忠帝君!”
“此外,贤鴦部落一族所有首领取消一切王侯称谓,皆按照帝君册封的官职相称,违令者斩!”
他们都去休息了,暗处却有几个身影悄然退去。
陆冥在正陵殿听着锦衣卫来报告的关于听到慕容战的安排一事,陆冥听完脸上的笑容异常轻松。
原本安排完这些军职之后,陆冥还在苦恼如何让慕容战接受废除他们的“王”这一称谓,毕竟这是草原部落传承几百年的东西,岂能说改就改?
现在看来陆冥多心了,慕容战直接就废了这个东西,这样一来就更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了。
他是想要让百姓生活富裕,并且地位相对平等,但是穿越过来,有机会实现一人独尊的地位他为何不把握机会?
他要建立的帝国,是一个百姓拥戴的帝国,是一个以他为尊的帝国!
陆冥和公孙策等人商议了两天两夜,最后确定了采用军衔制的军队制度,按照等级划分。
分别为列兵(屯田预备兵),下士(县级民兵),中士(郡级民兵),上士(都级民兵),下等兵(县卫兵),中等兵(郡卫兵),上等兵(都卫兵),四级军士长(中央军精锐),三级军士长(警备军精锐),二级军士长(班长),一级军士长(排长),少尉(连长),中尉(地方营),上尉(中央营),少校(地方营),中校(中央营),上校团长(地方团),大校团长(中央团),少将师长(地方师),中将(中央师)师长,上将军长和最高一级五大战区长官:司令。
慕容战虽然是军长,但是他的军衔也只有上将,只不过是因为他统帅的兵马比较多罢了。
当然,这套军制不仅针对于正规部队,地方武装民兵和屯田兵虽然不属于帝国编制的部队,但是也有军衔,还可以转正成为正规地方部队或者中央军队,获得更高的军衔,此外除帝国正式部队外一切武装称为帝国民武部队,也称为帝国预备役部队,如:民兵和屯田兵。
第三日,这项军职制度一颁布出来,隶属于帝国军队的大小军兵欢呼雀跃,每个人都在庆祝自己能有属于自己的编制和军衔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没有任何的反对,这项制度的颁布,不仅仅解决了将军的奖赏,还激起了帝国士兵的战斗欲望。
军制确定之后,陆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决定了大冥帝国的国策——在统一九都之前大冥帝国国策为:以战为主,全民皆兵!
全帝国随时进入战争状态,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民众单日务农,双日自行习武,各郡县武官负责监督指导。
这项举措一发出,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反对的理由却是这样做太累了,要求把时间调整一下,能有些许时日让百姓做自己该做之事。
对于他们的提议,陆冥也是同意了,改成了七日三训,其余四日除了务农外,还能自行安排做自己的事情。
国内的大致发展方向已经基本确定,陆冥就把眼光放到了帝国之外:他让傅舒派遣麾下锦衣卫和帝国商人前往帝国外的地方,宣传帝国政策,攻心为上!
仅仅回师一月,陆冥不仅确定了军制,还设立了九司和帝国政事院,废除国相,公孙策出任政事院院长,总领九司,九司各司其职,于各郡县设立分司,分层管理,能更好的反应和解决民间问题。
另外帝京卫军被他整合改编成了中央军的序列,中央军充军至十万,分为警备军和禁卫军,警备军分为两个师,负责在陆冥外出征战的时候护卫左右,统帅依然为原来的三虎大将;禁卫军分为三个禁卫师,统帅为原帝京督长唐影,负责帝京的安全保护和秩序维护。
风黎江和寇流封两人也被陆冥提拔了起来,都成了警备军的一个大校团长。
陆冥做完这些,站在帝京城城头上看着繁华的帝京,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守护好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