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年安康、快乐!)
三月三。
踏青二三月。
柳已经绿了,百鸟纵声欢歌,彩蝶翩翩飞舞,野草都洋溢着清香的气息。
身为长安城三大正门之一的启夏门,自然是车水马龙。
还好启夏门足够宽敞,一溜通行载货的马车、出入的行人,一路通行骑着驴的士子、乘奚车肩舆的仕女,互不耽误。
按说小娘子还应该戴羃篱、帷帽之类的遮掩一下面容,可风气渐渐开放的大唐,不知道是不是过于自信,除了出远门,竟很少戴羃篱了。
出远门戴羃篱,除了所谓的安全、礼仪,最重要的一点是:防蚊虫。
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大唐,蚊虫同样很环保。
士子们摇头晃脑,不时掉一下书袋子、吟两句自以为高明的诗句,期待能得哪位小娘子青睐。
诗风盛行、武功盛行,是泱泱大唐的风采。
不能向刀枪中取风流,便向诗书里道离骚。
诗才固有高下之分,但基本在水准之中,能拿出来献的,多少有那么一点成色,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
这个热闹、沸腾、包容的国度,流传于后世的好诗无数,但更多不是太出彩的,慢慢掩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诗除了博小娘子回眸一笑,还可以为士子扬名,或者成为向达官贵人行卷的资本。
因为科举方兴未艾,经验不到位,考卷不是糊名的,考官个人印象难免有加减分的可能。
比如卜某向考官府上投过行卷,考官评卷时一看,哎呀,这个人我有印象啊,原本中上的评级,变成上下,情有可原吧?
虽然武德年间,确实是允许读书人,不是必须经本地官府推荐才可以参加科举,准“怀牒自举”,但想成绩好一点么,当然还是得入乡随俗,向达官贵人行卷。
哪怕这位达官贵人不负责科举,但谁还没几个同僚嘛。
道左,草坪、木台,旁边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书三个飞白体大字,“杏花村”。
飞白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仿佛枯笔所书,据说这是后汉蔡邕所创,王羲之父子极爱飞白体,当今皇帝酷爱之,于是更风行了。
反正,按这苍劲的字体,写这石碑的人,来头小不了。
台上,若隐若现地露出几個粗陶罐子,一个罐口打开,浓烈的香味飘于道上。
“停下!”
肩舆上有小娘子不顾仪态,跳了下来,笑眯眯地凑到台下。
“这位兄长,小妹行路口渴了,能讨碗酒喝吗?”
呃,第一次听说口渴讨酒的。
一个小陶碗盛了半碗清澈的酒水,轻轻递到小娘子面前:“酒有点烈,请小口品尝。”
小娘子举起碗,深深嗅了一口,然后深深地咽了一口,未施粉黛的面颊起了两团酡红,清澈的眼波起了一丝氤氲,嘻嘻的笑容透着一丝惬意。
“小女子遍尝天下名酒,自认从未出错,酒应该是汾酒,却不知为何竟纯了许多。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