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几天过去。
转眼间。
已是三月廿五。
这一天,风轻云淡,晴空万里。
和煦春风中,旌旗漫卷;铮铮刀兵上,杀心似铁!
丰台大营。
东边天色才刚微亮,文武百官便已尽数集结在了大营之前,李恪身披将铠,腰挎长刀,雄赳赳立于门口。
少顷。
正德帝的大驾卤簿徐徐而至。
众人远远地便看见,九龙华盖昭昭,威严壮丽;黄红掌扇高举,不尽荣奢!
文武百官迎驾,山呼万岁。
随后,正德帝穿着武弁服从龙辇上走下来,礼部尚书孔成彦大步上前,携钦天监官员一起,先祭祀了“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等一众神祇。
然后又行遣将礼。
最后,才授了李恪镇朔将军大印、节钺……
一番折腾,时间已然近晌。
正德帝肃声嘱咐,“大同危急,爱卿多加小心。”
闻言,李恪即躬身一礼,“陛下放心,臣此行率军赶往大同,必将驱除鞑靼蛮夷,收复大同镇城。”
“好!”
正德帝道:“朕在神京静候爱卿凯旋!”
时间来到了正午。
大营里鼓声‘隆隆’而起,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在前方正德帝的带领下,礼送镇朔将军李恪离营。
“轰!轰!轰!”
又是接连的三声炮响,丰台营,大门洞开。
“呜……”
低沉的号角声,李恪昂然坐于战马上,抽出腰间长刀,命道:“大军开拔!”
“开拔!”
军令传下,轰然而动。
漫天尘土激扬,两万大军化作一条蜿蜒长龙,前方绣着“李”字的纛旗高高举起,昭示着主将身份。
官道上。
沿途的行人车马纷纷避让,为大军腾出道路。
几辆印着“李”字的马车停在路边,车厢里可卿宝钗轻轻撩开窗帘,通过那窄窄的缝隙,目送大军远去。
…………
一路从神京出来。
沿途生机勃勃的草木和广阔无垠的天地,叫李恪心怀大畅。
暖风里。
李恪领着府军、虎贲两卫,并万余的京营士卒,直奔大同府的方向而去。
京营。
乃是拱卫神京的三座大营的统称,由远及近分别是密云大营、通州大营,和常被称为京畿大营的丰台大营。
其中,三千营、神机营的士卒固定不变。
至于五军营。
除了部分来自神京卫军,还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的马步官军,轮番宿卫和操练。
他们,统称为班军。
三大营里边,京畿大营约莫有五万兵马,通州大营能有三万出头,兵马最多的是密云大营,有七万往上。
它们呈“品”字型将神京围住,默默护持着帝都安宁。
李恪此次平叛所领的,便是京畿的健锐营,以人均小超人的府军卫作绝对主力,拢共两万多的人马。
足矣!
……
大同境内。
黄泥夯成的官道上,飞扬的尘土恍若巨龙蜿蜒。
大旗上“李”字迎风招展!
骑在马上。
富贵看看后方蜿蜒前行的大军,不禁笑道:“老爷此番平叛回去,肯定能再进一步,封个爵位什么的。”
旁边李恪听得眼角一跳。
瞪了富贵一眼。
这特么的还没开始打仗呢,非要在半路上插一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