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分工,一家负责种,一家负责培育菌种和生产菌包后者还要包不少菌包外销。
官方为种植技术开发出一半钱,自然也要拿到技术备份到外面推广,两家农企和以往类似的合作一样得到一阵子的专营权作为开发投入补偿。
农企不比化工,无法借着一个短暂专营就把门槛拉到余者高攀不起,但有专营期,把自己的生产和销售铺开来也是竞争优势。
另外官方还提供了基本了基本思路,包括营养基大概能用些什么东西,菌种提纯工作该怎么做等,都是为了尽量缩短开发周期。
塑料布大棚的事到这里暂时搁置,等食用菌培育有成果再说,王齐回过头照顾一下学术发展需求。
现在境内只有凤凰大学和黑森林魔法学院两家学府,加起来年均吸收不到三千学生,这个数字对比超过三十万的适龄段人员,显然太少了。
此前一直没有管,是因为高端学府的教学力量不像魔法,本地没什么发展,没办法到外面挖人,只能自己培养。
高校建设时是从教育系统里凑出来的人,首先就要实现自我换血和充实,过程很慢。凤凰大学到现在才勉强实现教育水平的自我更新和提高,硬挤能挤出几十个人支援其他高校的建设。
新高校现在开始规划,等落地时,凤凰大学的教育人员会宽松点,但仍然需要大量从普教系统抽人。
新高校的落点王齐选的比较怪。
按理说应该放到风谷,这里有最健全的产业集群,能提供足够多的实习机会。
但实习机会其实对技术工人更重要,理应优先照顾各地技术学校。
高校主要培养理论、研发、管理、工程师等类型的人才,现在这些类型都是急缺,出一个被抢一个,没必要像王齐上辈子那帮土木同学一样整年打灰搬砖。
王齐钦点的位置是东山道。
东山道这个城市毫无特色,在整个体系里的存在感之薄弱排倒数第二,第一是红石和风谷之间的小山城……现在改镇了,等铜矿挖光这里就转为军事支点用。
而作为高校选址,东山道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是全境海拔最高的城市,平均气压换算比小熊城高了一千米出头,倒不是它单独高,而是风谷到路口就在爬缓坡,这一片地势都比较高,包括黑水的水平高度也比风谷高几百米。
如果所有高校都是低海拔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论偏差,弄个高海拔的更利于做研究和学术交流,凤凰大学的天文系转移到这边也更容易出成果,原天文系则从勘探队抽点人改成地理系研究脚下这堆玩意。
另外王齐给第二家高校的定位是产学结合,也就是学校作为投资方,给毕业生们提供学校周边的场地和一定的资金补贴。
这一点东山道恰恰因为它本身没什么优势产业,条件也最好,更容易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对东山道大学王齐还有些期待,比如集成电路……当然眼前谈那些都太早,几年后也不知道环境会变成什么鬼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