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这点估计也是张溥能说服杨廷枢、周钟等应社魁目,最终同意把应社并入复社的原因之一。</p>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不能忽视:一是当时的吴江县令熊开元支持在他的治下搞大规模集会,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相当敏感的;二是吴、沈应瑞、潘凯这三位吴江土财主愿意出钱,用人家的钱当然也得用人家的名。</p>try{ggauto();} catch(ex){}
张溥这一手操作可谓是神来之笔,在平衡了各方诉求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p>
自从复社第一次全国性集会尹山大会开始,张溥就成了无可争议的盟主。他不仅发布了盟辞和社规,而且还把持了复社选政,复社的时文选集名为《国表》,崇祯九年后改名为《国门广业》。</p>
直到崇祯四年,张溥中了进士,才把复社选政重新交给周钟,因为按惯例一旦进士及第就不宜参加读书社或选刻时文了。</p>
崇祯十二年,周钟也中了进士,张溥又作主把复社的选政工作交给几社的徐孚远。这实际也是在拉拢当时声名鹊起的云间几社,因为几社在加入复社后一直是独立性比较强的。</p>
可以说,张溥就是最合适的复社领袖,他是原应社魁目中最善于平衡各方利益的那一位。真要换了杨廷枢或者周钟来主盟复社,只怕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p>
林海当然不会怀疑张溥能压倒杨廷枢和周钟,他略过此事接着问道:“天如,隆中对再好,这天下也得一步一步去打,你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计划?”</p>
张溥道:“好教登万兄得知,晚生已蒙覃恩入贡太学,预计二月底就会启程前往京师。今年恰逢三年一次的大比,天下士子云集京师,晚生打算与杨维斗、周介生联袂北上,游说各地文社并入应社。至于再后续的计划,那要看此次京师之行的结果了。”</p>
“甚好。”林海闻言点了点头,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要求,“我会派一个人与你一同北上,此人你要把他纳入到应社中来。今后他就是我在应社的代表,每年十万两银子我也是给到此人,以他的名义来赞助应社,我与应社不会有任何瓜葛,原则上也不会再去接触其他的应社魁目。”</p>
“登万兄厚情,晚生铭感五内!”张溥闻言大喜,林海总算是决定将投资对象锁定为他了,而且连资助的名义都不要,这样他在文社中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p>
林海接着又道:“我说的这人名叫许一龙,乃是福建漳州府学的生员,许家是福建屈指可数的大商人,由他来资助应社也合情合理。今后,我与你之间也不会有太多明面上的往来,若是有人问起我此次来拜访你所为何事,你就说是受了许一龙之托,引荐他加入应社。”</p>
“晚生明白,一切全凭登万兄吩咐。”张溥连连点头,“敢问那十万两银子何时可以给到晚生?”</p>
“一个月后,许一龙会带着银子来找你。”林海说着又道,“当然,这笔钱怎么花也不全是你说了算,我这边也有些要求。”</p>
“登万兄请讲,晚生洗耳恭听。”张溥闻言竖起了耳朵,他当然知道林海肯定不是来做慈善的,两人合作肯定是各取所需。</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