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进知道这位受个人立场影响,太希望渤海遗民胜了,缓缓地道:“于我而言,也期待大延琳可以击败萧孝穆,给予剥削各族的契丹权贵一个重创,甚至直接影响契丹人对辽国的统治,但我出使辽国时,对于萧孝穆这位国宝臣也是有些了解的,两人绝非一个层次的对手啊!”</p>try{ggauto();} catch(ex){}
大荣复还想分辨一二:“可下官也听说,萧孝穆不得元妃所喜,还被贬去西京,如今临危授命,或受辽庭催逼,急于求成,最终被大延琳所败,也犹未可知啊!”</p>
狄进点了点头,倒也没有一味否认:“这确实不无可能……”</p>
历史上的大延琳被萧孝穆轻而易举地击败,但也不能由此认定,两者的结局就一定如此。</p>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人也会一叶障目,犯极为愚蠢的错误,不能按照史书里的经历简单地考量胜败,狄进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接触,再结合历史上的人物性情,进行综合的判断。</p>
所以他要的是证据:“正因为这样,我才问你具体是怎么败的……大延琳复国了么?”</p>
“复国了!”</p>
大荣复语气里透出浓浓的羡慕:“就在元月,大延琳于辽阳府正式登基为帝,复国渤海,开朝建制,当时观礼的就有高丽将领!”</p>
“还是复国了……”</p>
狄进暗暗摇头,再度问道:“那复国渤海之后,大延琳的朝堂重臣中,是否只用了渤海人?”</p>
大荣复有些尴尬:“这……自是不会!辽东各族混杂,依附大延琳起义的就有汉人、阻卜、女真、辽东高丽人,甚至还有党项人,官员里当然是各族皆有!”</p>
狄进道:“那如今渤海国的礼制和律法,是依照渤海国原有的传统而定么?”</p>
大荣复滞了滞:“似乎并没有……”</p>
狄进道:“不奇怪,哪怕一开始大延琳要恢复渤海的旧制,很快也会实施不下去。”</p>
“因为即便推翻辽国,辽东依旧是一个多族混居的局面,大延琳要做的,是用渤海人取代现在的契丹人,成为统治阶层。”</p>
“但遗憾的是,大延琳的身边并没有一个全由渤海人组成的高层班底,重臣是跟着他一同起义的帮手,各族皆有,这个时候,他真正正确的抉择,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国度,而不是复国……”</p>
大荣复喃喃低语:“不错……不错……身边没有足够的渤海重臣,如何能复渤海国?即便强行复国了,那又是我们渤海人的国度么?”</p>
狄进又问:“萧匹敌部回去了?”</p>
大荣复定了定神,回答道:“萧匹敌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麾下兵力增加到八万,坐镇燕云!”</p>
“八万辽军,坐镇燕云,单就兵力上,已是足够了,契丹人是骑兵,不比步卒……”</p>
狄进基本验证了猜测:“萧孝穆的败阵,如果是在大延琳称帝前,那确实有可能是急切所致,然大延琳匆忙称帝,自损根基,萧匹敌回援燕云,坐镇迎敌,在这等情况下,除非辽主下金牌,接连催促萧孝穆平叛,不然身为元妃的亲兄弟,朝堂上最尊贵的外戚之一,他没必要冒险与敌匆匆交锋,更不至于一战受挫,接连后退……”</p>
大荣复变色,恍然大悟:“所以这次的败阵,是诱敌深入的佯败?内忧外患,萧孝穆居然敢这么做?他就不怕消息传回中京,引发动荡?”</p>
狄进面露凝重:“如果此人真能抗住压力,大延琳就完了,一旦趁胜追击,必将落入圈套,那高丽军若是与之联合,估计也要葬送在辽东,接下来老实地缩回半岛,再也不敢侵边辽地!”</p>
大荣复急切地道:“我马上派人去通知大延琳,让他千万小心……”</p>
狄进摇头:“晚了,战场的情报既然被封锁,这一战可能已经结束,并且萧孝穆的佯败,骗的还不止是大延琳一方!”</p>
大荣复动容:“还有我军?”</p>
“不错!任何佯败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如果萧孝穆真的是策划了这场战术,所求的应该不止是辽东的平定,还有燕云的战事……”</p>
狄进说到最后,已是默默叹息。</p>
毫无疑问,辽东战败的消息,会让朝廷产生误判,认为辽人真的不行了,主力军直接被国内的叛军击败,那还等什么河西所得,直接一鼓作气,北伐收回燕云,全了太祖太宗的遗愿便是!</p>
在意识到事关重大后,大荣复匆匆去了。</p>
然而一日不到,辽东的最新消息没有传来,倒是带来了辽西一个最新的情况。</p>
“李元昊在辽西聚集了一批江湖好手,扬言要杀回河西,恢复大白上国?”</p>
狄进听了后都有些诧异:“他还有手下听命?”</p>
“是啊!这个人断臂破功,我本以为他都被手下那群江湖子生吞活剥了,没想到还能收服他们,为己所用,可惜眼界太低!”</p>
大荣复既为之佩服,又满是不屑地做出评价:“居然还借助江湖势力复国,简直愚不可及!”</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