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佳节。</p>
上元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p>
正月十四“试灯”,十五“正灯”。</p>
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p>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前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寺院中“燃灯表佛”。</p>
直到大梁走上历史,前几任梁帝中有一位笃信佛教,正月十五才开始大张灯火。</p>
也就有了现在这份鱼龙华烁、人潮如织的热闹。</p>
人潮人海中,飞流兴奋的拉着玉清走在最前边。</p>
他指着人群夹缝中若隐若现的一个灯笼,高声喊道,“姐姐,兔子!”</p>
玉清慈爱的拍了拍飞流的手腕,“看姐姐的给你将它带回来。”</p>
那个摊子前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她直接迈步往那边走去。</p>
飞流跟个泥鳅似的挤了进去,指着那兔子灯笼,兴奋的跳了几下。</p>
“那个!那个!”</p>
周围的人见钻进来的是个小少年,都和善的笑了起来,将中间的位置让了出来。</p>
玉清对着四周道了声谢,笑眯眯道,“烦请摊主将那兔子花灯的灯谜拿与我看看。”</p>
“好咧,客人稍等。”</p>
言豫津兴致勃勃的凑了过来,念着玉清手上的灯谜。</p>
“道士腰里两颗珠,和尚身上一条巾,”言豫津摸了摸下巴,“这个灯谜有些难呀,小神医,你能猜得出来吗??”</p>
这灯笼做得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也难怪灯谜这样难。</p>
玉清微微一笑,“自然是能的。道士腰里两颗珠是为平,和尚身上一条巾是为常,这谜底便是平常。”</p>
摊主热情的奉承着,“姑娘冰雪聪明,灯谜的答案确为平常。”</p>
“小神医果然厉害!”言豫津竖起大拇指赞叹道。</p>
萧景睿瞥了他一眼,“多读些书吧。”</p>
言豫津无所谓的耸耸肩,又凑到玉清身边。</p>
“小神医,我喜欢那个仙子灯。”</p>
然后呢?</p>
玉清将他推到一边,无语道,“行,人人有份。”</p>
不消片刻,不仅是言豫津,所有人手上都持上了一个灯笼。</p>
玉清转过身,理直气壮道,“言公子,付账吧。”</p>
言豫津十分上道,立马掏出钱袋将银子付了。</p>
有了第一个灯笼,自然就会有第二个。</p>
很快,飞流手上已经拿了四个灯笼。</p>
突然,一个护卫指着一个方向大声喊道,“快看!”</p>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p>
“好大一朵桃花灯。”</p>
玉清睁大眼睛赞叹道。</p>
那朵桃花灯确实很大,差不多有一个成年人那样高。</p>
搁置在半人高的台子上,使它在人群中更为显眼。</p>
言豫津抬手搭在飞流的肩膀上,不怀好意的勾了勾唇。</p>
“小飞流,喜欢吗?我买来送给你好不好?”</p>
飞流高兴的点着头,又挠了挠脸颊,最后摇头拒绝。</p>
情绪变化之快,让言豫津不太理解。</p>
“为何?”他好奇问道。</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