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付的反对,朱主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了老周。</p>
老周迟疑了一下道:“一万本我觉得应该能卖出去。”</p>
“因为新华书店要加印多少,基本上都是收集各地提出的需求。”</p>
“我觉得,很多读者在书店发现没有咱们的杂志,只会失望,而不是立即向书店提出购买的要求。”</p>
“所以他们给的这个数字有点保守。”</p>
“另外我建议啊,咱们杂志以后,可以多弄一些像《明朝这些事儿》这样的文章。”</p>
“太过专业的内容,大多数读者都看不太懂。”</p>
“像这种带着科普性质的文章,不但可以提高大家对历史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咱们杂志的销量。”</p>
老周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发愣。</p>
咱们这杂志,也配说提高销量了。</p>
朱主编沉吟了一下道:“我觉得老周说的非常有道理,大家也发动一下人脉,动员一下熟悉的作者,让他们多写这方面的文章。”</p>
“莫大姐,那个当年明月的稿子写的非常快,现在已经给咱们了八万字的稿子,您看可不可以和他沟通一下,他这本《明朝这些事儿》,咱们以后每期是不是能发四万字。”</p>
“当然,要保质保量。”</p>
莫云琪道:“行,我和他沟通一下。”</p>
“不过他最近一段时间回老家了,得年后再回来。”</p>
朱主编道:“如果联系不上,那就下一期先发四万字。”</p>
“对了莫大姐,等他回来,您邀请他来一趟杂志社。”</p>
“有些事情,我希望能和他见面聊聊。”</p>
对于这个要求,莫云琪自然也没有拒绝。</p>
孟德志听着自己老婆转述的情况,带着感慨的道:“没想到啊,小程这小子竟然要改变你们杂志发表内容的方向。”</p>
莫云琪道:“我也没想到。”</p>
“我觉得,如果我们杂志社要是向这个方向转变的话,说不定销量会进一步提升。”</p>
“毕竟,很多历史,实际上都是故事。”</p>
孟德志点头道:“这个事啊,回头遇到他别给他说,省的这小子骄傲。”</p>
“也不知道这小子到老家了没。”</p>
莫云琪笑着道:“早就应该到了。”</p>
“只不过他这个假期有点长,得过年之后,才能见他。”</p>
孟德志道:“希望那小子回到老家,别忘了写东西。”</p>
“对了,今天玉晴买的《燕京文艺》,有一篇很好的,你等一下看看吧。”</p>
“我看了两遍,还意犹未尽啊!”</p>
说话间,孟德志就拿起桌子上的《燕京文艺》道:“就是第一篇的《当幸福来敲门》。”</p>
“里面虽然有对遭遇的倾诉,但是更多的,却是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p>
莫云琪很少听自己的丈夫对有如此高的评价,她当下道:“那我可要好好看看。”</p>
说话间,莫云琪就拿起杂志,静静的看了起来。</p>
孟德志则是拿起一份文件,翻看了起来。</p>
十多分钟后,孟德志猛地一抬头,就发现莫云琪的眼眸中,好像有点泪痕。</p>
他不由关心道:“怎么了?”</p>
“有点太专注了。”莫云琪道:“怪不得你能够看两遍呢!”</p>
“我再看一遍。”</p>
孟德志看着不再理会自己,继续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的妻子,不由笑了笑,毕竟,自己推荐的东西能够被认可,这就是一种成就。</p>
孟德志以为,他要等过了年才能够联系程旭远。</p>
却没有想到,第二天上午,他就接到了程旭远从李果屯公社打来的电话。</p>
对于程旭远而言,想要预支稿费,那就要麻烦孟德志,而要尽快联系上孟德志,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电话,另外一个就是电报。</p>
电报字数太少了,说不清楚,而且还有点慢。</p>
所以程旭远就决定用电话,虽然贵了点,但是能够把事情说清楚。</p>
此时的李果屯乡,只有两个地方有电话,一个是乡公社;另外一个就是邮电所。</p>
为了打这个电话,程旭远先找到二爷爷在村里开了一个证明,然后骑着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蹬了半个小时,才算来到了李果屯公社。</p>
虽然是公社驻地,但看上去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庄。</p>
唯一还算宽敞的大街上,分散着公社、邮电所、供销社几个单位。</p>
因为程旭远来的时候不逢集,所以除了供销社有几个人外,其他地方都很冷清。</p>
邮电所里,两个女工作人员正在闲聊。</p>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工作人员道:“小娟,我给伱说,这找对象,不能光看长相,还得看家境……”</p>
程旭远进来了一会,两个人只顾聊天,都没有理会他的意思。</p>
面对这等情况,程旭远只能打断道:“同志你好,我想打个电话。”</p>
中年女子瞥了一眼程旭远,不客气的道:“你没看到我们正忙着嘛!”</p>
那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在看到程旭远后,眼睛就是一亮。</p>
程旭远的长相本来就不错,现在穿的也是在燕京上班的一套衣服,一看就不像庄稼人。</p>
“赵姨,咱们等一会再聊,我给他处理一下。”</p>
说话间,她就朝着程旭远道:“要打电话,你先填一下单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