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九边拖欠的饷银,尤其是陕西边军“鬻子出妻、离伍潜逃”。再想到朝堂上的事情,朱由检感觉这样下去,大明迟早要完——</p>
这让他实在控制不住情绪,在朝堂上爆发出来。</p>
袁可立入朝之后一向受到皇帝尊重,第一次被皇帝如此斥责。虽然斥责的事情和他无关,但是作为有良知的官员,他实在无颜为那些人辩解。维护惯例的底气,自然消失无踪。</p>
其他臣子也是头一次见皇帝如此失态,尤其是“把边军逼反”的言论,让他们知道这件事触及皇帝底线。所以才不惜拿下一位户部尚书,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p>
把犒赏的事安排得事无巨细,又规定边军饷银以后就按这个方法发放,朱由检把户部和兵部发饷的权力,彻底夺了回来。</p>
又以魏忠贤让涂文辅总理户工二部的前例,任命高时明监督户工二部收支,把外廷的钱粮,纳入内廷监管。</p>
种种举措,充分显示了对外廷的不信任。群臣却无话可说,甚至无言以对。“逼反边军”的后果实在太严重,没有人能承担起。</p>
“陕西边军补发一年欠饷,这件事办了没有?”朱由检又询问道。</p>
这是皇帝登极后亲自交待的第一件事,郭允厚没敢拖延。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件事,让他连登极犒赏都凑不出来。</p>
此时听到皇帝问起,郭允厚急忙回道:</p>
“已经运过去了,应该已经发下。”</p>
“补发军饷近四十万。”</p>
这是朱由检最看重的事情,听到郭允厚已经办了。朱由检的态度总算好了一点,询问道:</p>
“补发欠饷之后,陕西还有多少欠饷需要补发?”</p>
“包括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临洮五镇。”</p>
知道皇帝重视这個问题,郭允厚还真算过,此时苦着脸道:</p>
“补发的四十万大多是给临洮府、巩昌府边军的,还有一部分给了固原镇、延绥镇。”</p>
“如今固原镇尚欠四万,延绥镇欠饷从天启元年到七年,累计达一百五十余万两,积欠至二十七个月。”</p>
“宁夏镇累欠十三万,甘肃镇累欠七十余万,西安等处累欠八十余万。”</p>
“合计约三百二十万。”</p>
这个数字,大出朱由检意料,群臣同样震惊。</p>
都知道九边欠饷,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单是陕西一地,补发四十万后,还累欠三百二十万。其它边镇加起来,估计还会更多。</p>
朱由检已经有些麻了,知道总数一定会超过自己之前估算的四五百万两。此时也只能继续问道:</p>
“蓟镇、宣大、山西、辽东统计了吗?”</p>
“还有多少欠饷?”</p>
郭允厚把实情抖出,说道:</p>
“蓟州、密云、昌平、易州、永平约欠饷一百五十三万。”</p>
“宣府、大同、山西约欠饷一百五十三万。”</p>
“还有辽东欠饷,大约四十余万。”</p>
“边镇合计欠饷,在六百六十万以上。”</p>
“其中或有缺漏之处,朝廷若要补发欠饷,需要准备的钱粮,至少在七百万。”</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