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提出的五院方案,对各院下属衙门简单设置了一些。</p>
但是更具体的机构和级别,并没有确定下来。</p>
袁可立听到之后,当即道:</p>
“臣以为监军总署和军事法庭,应当明确由枢密院和都察院、大理院共管。”</p>
“主官兼任两院职务,方便参与院事。”</p>
“但是两院掌院只有正二品,副掌院或副都御史只有正三品。”</p>
“陛下定枢密同佥为从二品,级别有些太高。”</p>
“臣恐兼职之时,恐会有些不便。”</p>
枢密院级别定得高,这是朱由检之前定下的,为的就是分内阁的权。</p>
后来他提出五院方案,把五院级别统一定为正一品,实际除了枢密院之外,其他四院都没有一品官职。</p>
想要升为从一品、正一品,只能用加衔提升级别。</p>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枢密院的官员兼任其他四院官职时,级别会比较高。可能会让其他四院的主官,觉得不太自在。</p>
如今五院方案已经通过,枢密院的级别是不能降。袁可立的意见,是向下增加级别:</p>
“臣以为左右枢密使、枢密同知、枢密佥事、枢密同佥之下,应该增设职位。”</p>
“前宋之制,枢密同佥之下,有枢密都承旨、枢密副都承旨、枢密承旨、枢密副承旨掌承宣旨命。又有枢密检详官、枢密计议官、枢密编修官等官。”</p>
“臣以为应该增设这些官职,为枢密院官员定品。”</p>
“枢密院下属各部和总署,级别应定为正三品,和侍郎、副都御史相当。”</p>
朱由检有些迟疑,询问道:</p>
“定为正三品合适吗?”</p>
“难道还称为侍郎?”</p>
袁可立有些犹豫地道:</p>
“或许可称为侍中,以和侍郎区分。”</p>
朱由检摇了摇头,没有同意这点。</p>
侍中在大明是建文皇帝曾经设置的官职,位在尚书和侍郎之间。</p>
它的名字是不错,但是朱由检不想用――</p>
避免有人把自己和建文皇帝联系起来,说自己乱改官制,必然遭到失败。</p>
所以他思索之后,说道:</p>
“直接称为部长吧!级别定为正三品。”</p>
“以后三字部的主官就称部长,和吏部等两字部区分。”</p>
“三字部衙门级别定为正三品,部长和副部长可通过担任枢密大臣提升品级。”</p>
“正三品部长之下,副部长级别从三品,部长助理或者说部务佥事正四品,部务同佥从四品。”</p>
“司厅处科的主官也直接称司长、厅长、处长、科长、股长,级别定为五六七八九品。”</p>
“副职加个副字,级别降低半品。”</p>
“这样从部长到股长,每级皆有官位。”</p>
仿照之前给锦衣卫设置的官位,朱由检定下这些级别,又说道:</p>
“枢密同佥以下,设四个级别承旨,作为枢密院加衔。”</p>
“有这个加衔的官员,可列席枢密院会议,参与整个枢密院的事务。”</p>
“枢密同佥及以上,统称枢密大臣,参加枢密院会议,决定日常事务。”</p>
“并可参加御前会议,推选总兵、副总兵等武官。”</p>
这是把推举高级武官的权力,由之前定下的九卿廷推,改为枢密大臣廷推。袁可立有些犹豫道:</p>
“这样政务院等院的九卿,或许会有意见。”</p>
朱由检连枢密院都设了,怎么还在乎一些文官的意见?毫不在意地道:</p>
“有意见就让他们提,不要憋着不满。”</p>
“军中的武将他们能认识多少,推举时还不是乱选?”</p>
“枢密大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军中事务有了解。推举总兵、副总兵时,总会靠谱一些。”</p>
又说道:</p>
“还有护军使和边疆督抚,枢密大臣和九卿一起廷推。”</p>
“涉及藩属和外交事务的,还要加上理藩院大臣。”</p>
“枢密院的大臣,像都察院一样,由朝堂大臣提名,朕从其中挑选。”</p>
三言两语,定下了这些官职的级别和推选任命方式。名义上仍旧是廷推,但皇帝毫无疑问增加了决定权。</p>
袁可立对此有些无奈,但这是枢密院设立时就有心理准备的。</p>
皇帝之所以设立枢密院,就是为了增加在军事方面的决定权。</p>
为此不惜承认文官夺取到的兵权,换取群臣同意。</p>
群臣若还不知足,皇帝也会翻脸。</p>
所以他同意了皇帝的决定,并且应皇帝要求,和其他兵部大臣商量一个枢密院官员的名单。</p>
朱由检特意提到了杨嗣昌,询问袁可立道:</p>
“杨嗣昌怎么安排?”</p>
“袁卿是怎么打算的?”</p>
袁可立认为杨嗣昌是天生的参谋人材,当然想安排在参谋部。</p>
之前他还觉得杨嗣昌现在的官制品级低,超擢可能会引来非议。</p>
如今皇帝把枢密院下属的三字部定为正三品,那就没有妨碍了。他说道:</p>
“臣以为杨嗣昌的能力,可以胜任枢密院参谋部长。”</p>
“他去年刚升任从三品参政,磨勘年份还不够。”</p>
“臣以为可让他担任从三品副部长,署理部长职务。”</p>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说道:</p>
“杨嗣昌有能力是不差,但他在军事上没有实战经验。”</p>
“还是让他担任副职,正职由卿兼任吧!”</p>
“还有,参谋部前面可加个总字,部长可以称为总参谋长或总长,副部长称副总参谋长或副总长,和其他部长副部长区分,显示它的不同。”</p>
“这是枢密院最重要的部,名称上要有区别,也要由袁卿这样的大臣镇着,以后担任的官员要加枢密大臣。”</p>
“将来朱燮元等有功的地方督抚转任时,也不会觉得朝廷亏待。”</p>
袁可立一想也是,参谋部别看被定为正三品衙门,但是它在枢密院的排位,其实还在兵部前。这个部实际上就是军令部,兵部尚书以军政部长身份参加枢密院会议时,都要排在总参谋长后面。</p>
这样的官职,确实需要高品官员担任,不能以普通正三品看待。</p>
所以他答应了皇帝的要求,兼任总参谋长。用自己的身份,为这个部保驾护航。</p>
然后他又听皇帝道:</p>
“命杨嗣昌以副总长身份,执掌参谋部作战司,组织后勤部、装备部、边防部、海军部的人员,计算实施他的四正六隅计策需要多少钱粮,调动多少兵马。”</p>
“锦衣卫北司房情报中心,以枢密院情报部身份,同样参与此事。”</p>
“这是枢密院成立后第一个任务,枢密院其它机构的设置,要以能够制定和实施这样的作战方案为中心。”</p>
“未来还会有很多作战方案,这也是参谋部存在的意义。”</p>
“《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p>
“枢密院执掌军令,要多做些庙算,打有准备之仗。”</p>
这个要求,让袁可立听得心潮澎湃,更加明白了枢密院成立的意义。</p>
枢密院的机构,以参谋部为中心,最重要的责任,也是参预谋画、为战争进行庙算。</p>
大明的军事由枢密院执掌,一定会多些胜算。</p>
就这样谈论了许久,朱由检和袁可立商定从兵部等衙门抽调人员,在杨嗣昌带领下做庙算。</p>
为了保密,朱由检还仿照后世的习惯,给这个作战方案起了代号,称为“己巳方案”。</p>
在小会堂、也就是刚改名的中军都督府专门安排房舍,作为枢密院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来办。</p>
说到中军都督府,朱由检还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废除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佥事这三个都司加衔。</p>
都指挥使和都督佥事都是正二品,都指挥佥事和指挥使都是正三品,只有都指挥同知这个从二品空缺。</p>
如今,因为枢密院在枢密佥事之下设立枢密同佥,朱由检仿照这个,为五军都督府增加了从二品都督同佥。</p>
金吾卫都督府同样,增加了这个从二品加衔。甚至在正四品指挥佥事之下,增设从四品指挥同佥。从正一品到从六品,都有了稳定的加衔。</p>
都司加衔彻底没有了用处,被他直接弃用。金吾卫都司这个虚置机构,在短短一年之后,就成为了历史。</p>
未来的地方都司,朱由检也会进行改变,把地方混乱的军事权力,进行重新安排。</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