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自己有头脑,我看生意做的有声有色的!”</p>
杜若林摇着头说道:“就是侥幸赶上了个好时候,倒买倒卖,能有什么前途?他要是有朝阳三分的能耐,我也放心了。”</p>
在中国社会当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商贾自古以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p>try{ggauto();} catch(ex){}
林朝阳这种搞文学的就不一样了,说出去谁都高看一眼。</p>
听着堂哥对自家女婿的褒奖,陶母脸上流露出几分隐晦的得意之色。</p>
在杜若林他们这一桌的旁边,坐的是刘昕武、李拓等几个熟人,他们正在聊的话题也跟林朝阳有关。</p>
“钱都让这小子赚去了!难怪今天在丰泽园摆满月酒都不要礼金。”李拓艳羡的嘟囔着。</p>
茅盾文学奖已经落下帷幕一个多月了,但所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p>
其中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奖项公布后几部获奖作品的销量陡然增加,成为了国内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的流行读物。</p>
林朝阳的《棋圣》在今年六月出版后销量不俗,经历了几个月的热销后销量已经逐渐回落,在12月之前,单月销量已经不足15万册。</p>
可赶上这一次茅盾文学奖的加持,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棋圣》竟然又硬生生的卖出了30万册的销量来,总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76万册。</p>
如果现在这个年代有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的话,那《棋圣》不敢说是第一,但三甲肯定有一席之地。</p>
按照林朝阳跟燕京出版社签的出版合同,这部小说目前仅是印数稿酬就给林朝阳带来了超过一万六千块钱的收入。</p>
几人聊着关于《棋圣》的销量和稿费,啧啧惊叹。</p>
刘昕武慨叹道:“何止是《棋圣》啊,《梵高之死》这个月卖的更好!”</p>
他这话一出,众人神色之间全都了然。</p>
今年是茅盾文学奖第一次举办,评审过程和获奖结果受到了国内文学界上上下下的关注。</p>
早先在获奖名单未公布之际,备选作品有八部的小道消息便已经传开。</p>
等获奖名单公布之后,人们又在猜想,落选的那部作品会是哪本小说?</p>
许多人纵览本届报送作品名单,《梵高之死》的落选让大家倍感意外。</p>
连刘昕武都忍不住在座谈会上发问落选的作品究竟是不是《梵高之死》,更何况是那些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p>
对于外界的猜测,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但他们那种遮遮掩掩的回应反而加深了大家的猜测。</p>
当人们得不到公开的、权威的信息时,小道消息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家笃信的权威途径。</p>
不管《梵高之死》是不是真正的那部落选作品,在人们选择了相信小道消息之后,它都是了。</p>
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梵高之死》就是那部落选作品,并且为他感到万份惋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部小说的水准受到了众多的认可。</p>
尤其是在大家看来,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那么两三部作品的获奖是有待商榷的,这种惋惜遗憾之情就更为突出。</p>
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将《梵高之死》看成了是本届茅盾文学奖以政治导向评选的受害者,其中不少激愤者还致信评委会表示不满。</p>
在茅盾文学奖广受民众关注之际,这样的小道消息不断传播,让数以万计的读者都对《梵高之死》产生了兴趣,纷纷到书店购买。</p>
就在前几天,新一期《读书》杂志出刊,上面发表了一篇标题为《首届茅盾文学奖遗珠之憾》的文章,立刻引起了众多文化界人士和读者的注意。</p>
《读书》是文化评论杂志,创刊时间是1979年4月,与《花城》同月诞生。</p>
说起来这份杂志的出身是有些复杂的,创刊之时《读书》的编辑部设在人民出版社,机构名义属于国家出版局,刊物主办者是国家出版局研究室。</p>
主管领导是人文社的副社长范用,主编陈原属于商务印书馆,副主编倪子明来自研究室。</p>
在79年4月的创刊号,《读书》大胆的喊出了“读书无禁区”的宣言,让彼时仍处于解冻前夕的文化界为之侧目,迅速赢得了文化界的推崇和读者们的喜爱。</p>
此后几年之间,《读书》的销量屡创新高,单期销量早已过了十万份。</p>
要知道《读书》的格调可比一般的文学杂志高了不少,自然受众也就没那么多,能创下单期过十万份的销量,足以说明其在文化界受欢迎的程度。</p>
《首届茅盾文学奖遗珠之憾》这篇文章盘点了五部落选最后获奖名单的作品,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长篇作品。</p>
文章中肯的分析了这五部小说各自的优缺点,又大胆猜测了落选的原因,说的有鼻子有眼,一下子就抓住了众多读者的眼球。</p>
《梵高之死》作为本届评奖的最大遗憾,自然也被列入了这遗珠之憾中,笔者在谈到它落选时,直言《梵高之死》就是吃了意识形态的亏。</p>
要知道《读书》的读者当中文化界人士占据了相当大的群体,在《读书》上的这篇文章出来之前,关于《梵高之死》落选的种种论调还只是在私下里传播。</p>
现在有了这篇文章的启发,不少《梵高之死》的拥趸都忍不住为这部小说叫几声屈。</p>
在这些拥趸们的推波助澜下,这部小说不仅成了本届茅盾文学奖最大的遗珠之憾,更成了政治参与文学最深切的受害者。</p>
短短几天之内,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开始为《梵高之死》摇旗呐喊。</p>
一时之间,舆论热潮甚嚣尘上。</p>
首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束一个多月之后,《梵高之死》这部落选作品所掀起的声势竟然比那些获奖作品还要浩大。</p>
着实令人匪夷所思!</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