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义府他们离开之后,李治望着韩艺,过得半响,他微微一笑,由衷的感激道:“韩艺,要说此番胜利,功劳最大的莫过于你,只是--,唉,让你受委屈了。”
方才许敬宗那一番话,令李治很是不爽,因为他知道整个计划都是韩艺想出来的,算得也是丝毫不差,如果没有韩艺,你许敬宗拿什么来邀功呀。
韩艺忙道:“陛下言重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此乃微臣的本职,谈不上什么委屈。况且,是微臣建议昭仪这么做的,若是微臣介意的话,当时就自己上了。”
当时韩艺就跟武媚娘说了,不要告诉别人,是他在后面出谋划策,尤其是李义府他们。
因为,如果武媚娘说这是韩艺的主意,那李义府他们肯定会想,我拿命去跟长孙无忌他们拼,到来头功劳最大的是远在朝外的韩艺,至少积极性会降一半。
另外一点,这本就是后宫之事引发出来的机会,外臣是不能干预后宫的,要是让人知道韩艺对后宫之事说三道四,谏议大夫们肯定会站出来抨击韩艺的,韩艺本就是众矢之的,稍有偏差,那些人还不将他往死里参。
这事只能由武媚娘出面安排。
但是李治总是觉得有些愧对韩艺,但是也没有办法,提拔韩艺困难重重,但是许敬宗、李义府都是朝堂上面的老面孔了,提拔他们,比较轻松。
虽然李义府出身也不咋地,但是人家好歹是进士出身,资历在那里,韩艺还是个商人,商人是不能当官的,若非当初救了李治一命,现在可能连官服都穿不上。
而且,纵使长孙无忌他们松口,李治现在也不敢提拔韩艺,主要是因为韩艺得罪太多大臣了,提拔韩艺,那些大臣肯定会阻止,这就可能导致中立派靠向长孙无忌那边。
李治欣慰一笑,这是他最欣赏韩艺的一点,拿得起,放得下,肚量很大,再说下去,那就矫情了,于是转而问道:“你对提拔许敬宗和李义府有何看法?”
韩艺微一沉吟,道:“以微臣之见,太尉那边肯定不会将中书令拱手让出,必定会提拔自己的人上来,许敬宗资历虽高,但是在政绩方面,还是稍显不足,在这方面,韩瑗、来济比起他来,要强上不少,而且这与贬柳奭是两码事,太尉他们也无须顾忌太多,微臣个人觉得希望不是很大。”
李治皱眉道:“难道你要朕就此放弃?”
韩艺道:“当然不是,只是微臣认为,与其耗费精力去争一个希望不大的职位,还不如集中精力拿下势在必得的职位。”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
韩艺道:“微臣建议陛下先以中书令为幌子,试探一下太尉他们的反应,若是他们反弹不是很强,那自然笑纳,但若是太尉他们坚决不答应,那就将中书令作为将李义府提拔为中书侍郎的条件。”
这就是李义府高明的地方,他肯定也料到这中书令太困难,多半没戏,真正的利益是中书侍郎,故此他积极推荐许敬宗,根据朝堂上的潜规则,许敬宗肯定会投桃报李,推荐李义府为自己的副手,等于李义府就是让许敬宗上去挡枪子,他在后面窃夺胜利的果实。
就算韩艺不说,到时事情肯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韩艺只是怕李治一时气昏头了,亦或者被许敬宗从中挑拨,跑去跟长孙无忌火拼,这就得不偿失了,先给他打个预防针。
李治听后,觉得极有道理,这事得做两手准备。又略显担忧道:“你说太尉他们真的会就此罢休?他们与柳奭的交情可是非常深啊!”
韩艺笑道:“微臣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柳奭只是去到凤翔府,又不是去到岭南地区,随时可以回来的,这算不得什么。不过我认为陛下如今进了一大步,不宜咄咄逼人,当与太尉缓和一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判。”
他的整个计划是要将李治置身事外,全由武媚娘来承担,李治只是作为一个无奈的男人。就是为了避免李治与长孙无忌发生正面冲突,他们两个若是吵起来,那真的会发生大地震,可以这么说,除非李治有一半身子已经掉入悬崖,否则决计不能让李治和长孙无忌面对面,他们两个只是坐在棋盘两端谈笑风生的舅甥,手下指示棋子去攻击对方,武媚娘与王皇后早已经水火不容,老百姓都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她要这么做,那合情合理。
李治也怕直接面对长孙无忌,毕竟被管教了这么多年,问道:“那该如何缓和?”
韩艺道:“陛下莫不是忘了那神圣的君子契约,如今长孙延已经快要修订好了,到时肯定会交给陛下和太尉审查,陛下到时多夸一下长孙延,气氛就会缓和许多。”
李治点点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其实这也是韩艺计划中的一部分,利用这事减少神圣的君子契约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