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请罪,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将他几十年的功力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韩艺始终有些担心,但是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长孙无忌从始至终,都是认罪,未有提及自己的半分功劳,其实他是大功臣,尤其是对于李治而言,但是他只字未提。因为他现在知道李治最不喜欢他们这些老臣子居功自傲,动不动就拿先帝、托孤大臣来压他,他们为什么这么横,李治为什么要对付他们,不就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了吗。但是这些东西,长孙无忌不提,难道李治就不记得了,认罪重在一个态度,你要么就别认罪,要认就要认的彻底。
长孙无忌句句检讨,甚至连架空皇权都说出来了。
难道李治就不知道长孙无忌揽权过度,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要是不知道,他干嘛还夺回皇权,这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有蠢人会说出来,长孙无忌这么说,就是要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我把自己的罪行都给说出来了,你就杀了我吧。
但是长孙无忌又非常巧妙的暗示李治,我揽权过度只是我迷恋权势,但是我始终是忠于李唐王室的,忠于你的,从未想过改天换日,这一点尤为的重要。
另外,长孙无忌最后那一番话,也是藏有私心的,他让李治要权衡好朝中势力,这是非常对的,但是李治真的这么去做的话,那就肯定不会铲除关陇集团的势力,如果李治一下子将这个势力全给铲除了,那么朝中势力必定会失衡,李义府他们就会独大,甚至于李勣,你可以削弱它,但是不能铲除它。
如果是削弱的话,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三人离开了朝野,这已经是很大的削弱了,就没有必要再去削弱了,那么长孙无忌的势力,就得到了保存。
长孙无忌就害怕,他这一走,李义府他们就赶紧铲草除根,目前韩艺又没有成长起来,唯有依靠李治去保护他们。
这一招真是非常高明。
长孙无忌走后,李治并不开心,还是那句俗话,真到了失去时,才会感到珍惜,无心再批阅奏章,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寝宫。
武媚娘一看李治这表情,知道肯定出事了,于是询问道:“陛下,出什么事了,臣妾看你好像闷闷不乐。”
李治瞧了眼武媚娘,道:“方才舅舅来找过朕。”
武媚娘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她已经当了皇后,但是她也害怕长孙无忌,道:“太尉来找过陛下?”
李治点点头,坐了下来。
武媚娘赶紧也坐了下来,担忧道:“太尉来找陛下,是为何事?”
李治就将长孙无忌求死求致仕的事,告诉了武媚娘,当然,至于长孙无忌后面那一番话,倒是没有说。
武媚娘震惊不已,这---这都无法形容了,她也觉得好似在做梦,过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一时间不但无喜,反而忧心忡忡,女人善疑,这是天性,武媚娘也不例外,她也在思考,长孙无忌这么做是包藏了怎样的祸心,但是如今的她,在长孙无忌面前,还显得非常稚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试探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其实舅舅滥权过度是有先例的,父皇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父皇非常相信舅舅,他人越是这么说,父皇就越重用舅舅,直到后来母后出面,让舅舅致仕,当时舅舅立刻听从了母后的建议,上奏致仕的,是后面父皇又再启用了舅舅。
舅舅一生都忠于父皇,当初为了朕也是奋不顾身,为朕保驾护航,如果当时舅舅不是集权于一身的话,那么朕也不可能顺利登基,但是这权力一旦揽上了,就难以再放下了,舅舅也有他的苦衷。朕看舅舅今日将权力交还给朕,恐怕多半是出于舅甥关系,若非如此的话,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权力,他将可能有性命危险,毕竟朝中有不少人都对舅舅怀恨在心,一般权臣走到这一步,也只能走到底了。倘若没有这层关系,朕估计舅舅绝不会轻易服输。”
什么是舅甥关系,就是长孙血脉。
在长孙无忌坦白之后,李治突然也开窍了,想得也是非常透彻。
武媚娘一听,不再多言了,她虽然心中还有怀疑,但是她知道李治已经相信长孙无忌,她除非有证据,否则的话,只会引起李治的反感。况且长孙无忌致仕,那总归是好事啊,只要长孙无忌坐在那里,总是心中的一根刺,他会不会反击,他有没有能力反击,看不到的总是令人害怕。
.....
注定这一日的早朝是充满了震惊。
长孙无忌正式上奏请求致仕。
李治再三拒绝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所有的大臣都是呆若木鸡,这又是什么套路?
这太匪夷所思了,长孙无忌半天不出招,结果一出招,就是致仕,这真是太诡异了。
都以为这里面有什么阴谋,亦或者长孙无忌和李治私下较量了一番,结果输了,因此致仕,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
但不管怎么样,长孙无忌这个凌烟阁第一功臣,终于脱去了官服,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是长孙无忌的阴谋,还是真的服输了?
这局势越发扑朔迷离了。
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也是一头雾水,退朝之后,就立刻跑去求见李治,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都还在武装自己,敌人怎么就投降呢?
李治倒也没有细说,只是说暗示这是他跟长孙无忌商量好的。
许敬宗是坚决倒长孙派,只要让他逮着机会,他就是要弄死长孙无忌,因此一口咬定长孙无忌是有阴谋的,不能轻信,暗示李治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