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卿?”</p>
当郭振领着一众骗子方士进入随行车队的那一刻,常融立刻就认出了走在靠前位置的公孙卿。</p>
最开始公孙卿进宫献《札》书的时候,二人便曾见过面。</p>
后来刘彻前往氏城去看公孙卿搞出的仙人大脚印,又登上太室山去听“山呼万岁”,常融也都以小黄门的身份随行,两人又见了多次。</p>
后来直到刘据“东莱候神”回来。</p>
公孙卿被定性为了谣棍,还被打入奴籍送去了博望苑,之后才彻底销声匿迹,如果不是今日见到公孙卿,常融还以为这个家伙早就死了呢。</p>
“常公,里面有你认识的人?”</p>
李季这回和常融一同前来,如今又同为刘彻的近侍,倒有那么点一见如故、臭味相投的意思,这一路上一直走得很近。</p>
“看见前面那个脸上刺着形似云气纹图案的人了么,那云气纹是用来遮盖‘谣棍’二字的。”</p>
常融点了点头,压着声音道,</p>
“他唤作公孙卿,此前曾向陛下进献《札》书,极力促成封禅大典,还曾代陛下在太室山候神,不过这些事都是骗人的,后来陛下将他交给了太子处置,没想到太子居然没有杀他,还将他留在了身边任用。”</p>
“此事若是教陛下知道,肯定是要怪罪的。”</p>
“毕竟公孙卿骗的不是旁人,而是陛下,犯的可是欺君之罪!”</p>
“这样的人,太子非但不严加惩治,还将其留在身边,这不是对陛下不敬又是什么?”</p>
听到这话,李季顿时来了一些精神,蹙起眉头语气浮夸的道:</p>
“常公所言极是,太子此举无异于置陛下的脸面于不顾,想不到陛下对太子如此信任,太子却如此报答陛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p>
“正是如此,你我职责所在,理应将此事详细记录在册,立即命人送回长安禀明陛下。”</p>
常融眼睛微微眯起,笑呵呵的对李季施了一礼,不无恭维的道,</p>
“可惜在下人轻言微,这封奏疏还是由李贤弟来写吧?”</p>
“李贤弟的姊姊如今贵为夫人,两位兄长亦是堪比九卿的高官,由李贤弟递上奏疏,必可引起陛下的重视。”</p>
“这……恐怕不好吧?”</p>
李季闻言虽很受用,心里也想着如今姊姊诞下了皇子,如果能够寻找机会动摇刘据的太子之位,李家亦可得到一个更进一步、甚至自己都可以一举成为国舅的机会。</p>
但现在他与常融毕竟没有太深的交情,在真正了解常融之前,终归还是带了一丝防备,不愿对他言听计从,更不愿让其置身事外。</p>
于是略微沉吟了一下,李季终是笑道:</p>
“常公与我一同前来公干,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我怎能专美于前,就算要上疏陛下,也应由常公与我一同上疏,如此才合规矩。”</p>
“李贤弟言重了。”</p>
常融又是笑道,</p>
“既然如此,这封奏疏便由李贤弟领衔,发出之前我于其后署名附议,不知李贤弟以为如何?”</p>
“如此甚好,我这便去草拟奏疏!”</p>
李季连连点头,喜滋滋的承接下了这件事。</p>
他虽然有些脑子,但也不多,只想着只要将常融牵扯进来,两人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多虑的了。</p>
何况以李家目前的家世地位,如果常融不让他领衔上疏,他还觉得常融缺乏对李家的尊敬呢。</p>
区区一个小黄门,难道还能领衔他们这种正在天子身边红的发紫的外戚不成?</p>
你是什么身份?</p>
你有什么东西?</p>
而望着李季的背影,常融也是微微勾起了嘴角。</p>
他与李季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怂恿李季领衔上疏,而不是让自己首当其冲。</p>
因为他现在心里多少有点畏惧刘据,不敢在刘彻面前置喙刘据。</p>
身为小黄门,刘彻与刘据之间的许多事他都看在眼中,自然也知道很多时候刘彻是如何偏爱刘据的,说是舔犊情深也不为过。</p>
再加上大半年前,另一名叫王弼的小黄门在刘彻面前置喙刘据,最终被刘彻以苏文的名义处死的事还历历在目,使得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敢对刘据耍心眼了,生怕一不小心搭错了脉把自己也给搭进去……</p>
……</p>
半月后。</p>
一封羽檄进入未央宫。</p>
刘彻看过之后很快就皱起了眉头:</p>
“这个逆子用了公孙卿,又招拢这些谣棍,究竟又打算搞什么幺蛾子,难道又要拿他们祭一次海不成?”</p>
上回在东莱的时候,刘据就差点拿这些骗子方士祭海。</p>
最后还是这些方士正向承认自己是谣棍,又被施以黥刑之后才免于一死,不过脸上刺了字和死了也差不多,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生不如死。</p>try{ggauto();} catch(ex){}
虽然刘据这回前往朝鲜半岛是为出海寻找平原广泽,说白与求仙无异,但这些人在东莱的时候是谣棍,难道到了朝鲜半岛就不是谣棍了?</p>
如此想了半天,刘彻也始终想不出刘据用这些人能干点什么。</p>
最后只得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了这封羽檄上面。</p>
“无能!”</p>